,
建邺枢密院照着旧规矩,建于政事堂的西侧,两府东西相对,只是规模要比汴梁城里的旧署小多了。
阴霾苍穹下,榆杨杂木枝叶凋零,枢密院的几栋衙殿显得额外的低矮、冷寂。
刘衍站在院子前抬头看了一眼几乎要压下来的苍穹,暗感这场风雪可能不小,江南也将进入真正的寒冬季节了——
“都说江南四季如春,建邺的冬天怎么这么冷啊?都比得上渭州老家了!”老卒刘福儿将手拢进袄袖里,说着话,呼出一团团白气,感觉建邺的寒冬比老家渭州还要难捱。
“你是忘了老家有多冷了,那才是真正风刮得跟刀子一样、滴水成冰啊,”刘衍笑道,“建邺这才冷到哪儿啊?”
“是吗?”鬓发霜白、左脸被剐去一大块肉,伤疤狰狞的刘福儿有些恍惚的问道,“兴许离开渭州太久了,我这脑子本来就笨,现在也老了,好些事动不动就想不起来——爷,我们离开渭州有十年了吧?
“我们天宣六年就去了河东,算下来离开渭州都过十年了。”????????????????刘衍感慨说道。
“爷,你说我这把骨头还有机会埋回渭州吗?”刘福儿有些担忧的问道,这也是他感到精力日益不济之后,最关心的事。
“你这又是说什么话,我看你身子骨还健朗得很,”刘衍说道,“我们会回去的!”
“我斗胆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我看这事有些悬啊,城里的相公都忙着添置宅院、迎娶美妾,”刘福儿咧嘴一笑,露出两颗断茬的黄牙,说道,“就说咱这大院子里,一心想着收复中原的,又有几人?”
“刘相公,”一名小吏从前衙院子里急冲冲走出来,朝刘衍行礼招呼道,“枢相、杨相、魏郎君他们等着你呢!”
“什么事?”
刘衍有些意外的问道,见小吏也不知所以,便指向一旁侍卫、随从等候的班房,吩咐老卒刘福儿去那里歇着,
“你去歇着吧。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府,你要是想偷溜出去喝酒,记得喊刘乐过来接替你,不要转眼都找不到一个人。”
刘衍调到朝中任枢密副使,这是一个立朝以来偶尔才会使用武臣的位置,同时也有资格参闻国事,算是宰执队伍的一员,甚至可以说是武臣的巅峰。
然而刘衍却没有半点与有荣焉。
他心里很清楚,他到底是如何坐上这个位置的?
论制,枢密使、枢密副使在枢密院里应该在同一座衙殿里相邻署公,但凡有什么重大军机,也应该是汪伯潜与他商议过后,再决定是直接处理掉,还是上书拟进或奏禀陛下知晓。
然而汪伯潜为了隔断他与淮西旧部的联系,不仅不使他参与淮西战事军事,还在枢密院另一座衙堂,打发他过去坐堂。
在枢密院内部诸院司事务上,刘衍分领检阅司、侍卫司之事。
要放在汴梁沦陷之前,检阅司负责京畿禁军操训、演练,侍卫司负责宫禁侍卫,权柄不小,所管的事务也极为紧要。
不过,建继帝在襄阳继位之后,京畿宿卫禁军归属御营使司直领,而此时建邺城里的宫禁侍卫之事,目前又有皇城司与御营使司共掌——实际上枢密院检阅司与侍卫司目前就剩两张空壳子。
当然,刘衍既然应诏归京任枢密副使,就做好夹起尾巴做人的心理准备,但问题是,淮西战局发展到哪一步了,作为曾经淮西副帅、此时依旧有成百上千部属留在庐州的他,却不能参与军机,这怎么能叫他心里再无半点怨气?
今天一早不仅汪伯潜主动派人过来请他过去,以参知政事接替周鹤出任御营使的杨茂彦以及中书舍人魏楚钧都在枢密院,令刘衍意料到可能出了什么大变故。
虽说他对汪杨之流满腹怨恨,但也知道事关淮西,不是他耍性子的时候,快步走进衙堂,看汪伯潜、杨茂彦、魏楚钧三人神色严峻的坐在堂上,拱拱手,禁不住紧张的问道:“是否淮西有变,杨相公与魏郎君专程跑西府来?”
“这是靖胜侯进呈陛下的奏章,刘相公你看一下……”汪伯潜将一封奏章递给刘衍,说道。
刘衍迟疑的接过徐怀送入京来的奏章。
以????????????????徐怀的地位,从京襄传来京中的奏章,若是小事,陛下交办有司处置就是,若是大事,则应该召诸相进宫商议;倘若更为重大则应该召集廷议,而不是杨茂彦、魏楚钧拿着奏章悄悄跑到枢密院来问他一个人的意见。
不过,刘衍也不想去追究这里面的细枝末节,接过奏章就看起来。
开篇自是一通赞贺之辞,刘衍草草看过,很快看到奏章的重点是落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