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第二十四朵雪花(九)(1 / 2)

了了 哀蓝 7674 字 16天前

小公主若是大吵大闹, 了了必然会无视她,可这家伙坐在离她耳朵极近的地方安安静静,时不时抽噎一声, 这就比较烦人了。

很多时候, 了了理解不了人类为何烦恼, 比如她们常常思考自己为何被爱又为何不被爱,或者是生存在这个世上所代表的意义, 但活着本身不就是意义吗?

如果不是了了现在与常人无异,小公主早被禁言了。

帝王的存在令小公主众星捧月,从前她哭, 总有人来哄, 若哄不好,连刘姑姑万姑姑都心慌不已,陶谏等人诱骗于她, 也从不敢说得太过直白,生怕她转头便告知帝王,因此这一哭之下无人问津, 不等了了处理她,小公主自个便受不住了。

她哭得鼻头红红, 委屈巴巴地问:“你难道就不能安慰我几句吗?”

了了眼睛都没睁,她没什么跟小孩子相处的经验,也没兴趣去理解小孩子的思维, 她连回小公主一句都懒。

若是个男皇帝, 小公主自然不必如现在这般辛苦, 她大可每日打扮得漂漂亮亮, 若得父亲宠爱,到了年纪还能选个自己中意的驸马, 一生荣华富贵轻松惬意,但她必须承担足够多的风险。

比如父亲不宠她怎么办,驸马不合心意怎么办,兄弟继位后公主的荣光维持不住又要怎么办——如果觉得让别人来掌控自己的命运才是幸福,那小公主当然可以多愁善感。

这样的命运甚至不需要耗费什么精力去争取,放眼看去,如此这般被养育的贵女多如过江之鲫。

权力摆在那里,不去争是得不到的,你不要,就会被别人抢走。正如饥寒交迫将要饿死的人考虑不到理想和正义,要脆弱神伤,至少要等到时局稳定大权在握之后。

比起关爱幼崽成长,了了更关心要如何维持自己眼下所拥有的利益。帝王虽未明说,意图却鲜明,长女有疾,她有意立幼女为储,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帝王登基后,改国号为“曜”,朝中众臣对此没有异议,一是誓死反扑的那一批已经被处理得干净,二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帝王的政权难以长久,或者说她总是要选继承人的,而无论她如何挑选,继承人都不折不扣与先帝同姓,继承着先帝的血脉。

帝王母家势微,她的兄弟子侄无能者居多,提拔了也是烂泥扶不上墙,好在他们知晓这泼天的富贵是来自于谁,对姚皇倒是忠心耿耿,于朝中也偶尔派得上些用场。

至于两位公主,那从来不是陶氏旧臣忌惮的选项,先帝能为大公主安排个程松之,他们就也能为小公主准备一位痴情又有才学的驸马,实在不足为惧。

按照规矩,金枝玉叶们在进入上书房读书前便该选定伴读,但不知为何帝王始终没提,小公主念了这么久时间的书,身边只有伺候的宫人。

想什么就来什么,次日这件事便被帝王提上了日程,不过她日理万机,没工夫陪小孩选人,只让田太监送来了一堆画像让了了自个儿挑。

能被送来的,自然已提前筛选过,本质上选谁都一样,总归对小公主无害。其中女孩占多数,男孩零星那么四五个,画像比较失真,看不大出来究竟长什么模样,但能被选中的,想必也都不会太丑。

伴读们大多家世显赫,还有几个出身宗室,按照陶氏皇室的辈分来算,了了还得称呼一声堂姐堂兄呢。

她将画像随意翻了一遍,又从田太监手中要过记录着人选信息的小册子,发觉这应该是过了帝王的眼的,于是不再多看,对田太监道:“就按照圣上的意思吧。”

田太监回到昌平宫也还是摸不着头脑,他小声同陈姑姑道:“姑姑,你说这圣上与小殿下,做什么呢这是。”

一个要他去送画像跟册子,分明是选好了的却不说,一个随意翻了一遍让他拿回来,自己却不选,饶是田大伴心肝比旁人多长了七八个窍,也瞧不懂这对天家母子是什么意思。

陈姑姑笑着说:“只怕往后这样的日子多得是呢。”

天底下最尊贵的两个人较起劲儿来,哪里是她们能弄明白的。换作从前陈姑姑兴许还会担心圣上与小公主之间本就淡薄的亲情每况愈下,现在嘛……横竖陈姑姑是瞧出来了,圣上政务繁忙,小公主课业也不轻,两人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见回面,全靠你来我往这些较量着呢。

从前可不会这样。

有时圣上正处理着政务,会忽然召陈姑姑或田太监去给小公主送上一份新鲜作业,里头写了什么,这两人是不敢擅自打开瞧的,她们只知道,每次圣上收到回复时,即便正处于龙颜大怒的状态,心情也会好上几分。

这次过后,了了很快便见到了自己的四位伴读。

三女一男,出身各有不同,但尽皆显赫,其中年纪最大的女孩来自宗室,叫陶澜,其父与先帝是堂兄弟。此外名叫刘敬诺的女孩是名将刘蔚之女,刘蔚正是当初帝王登基时的有力支持者。男孩出身自文臣世家,据说小小年纪便已饱读诗书,最特殊的则是名纳兰茗,她是纳兰珊最小的一个曾孙。

纳兰氏倒台,帝王的铁血手腕震慑住了蠢蠢欲动的朝臣,可纳兰珊毕竟是三朝老臣,又党羽众多,再加上反姚党贼心不死,若打压得太厉害难免狗急跳墙,因此在纳兰珊卧病在场的情况下,宽宏大量的帝王特意召了纳兰茗入宫为公主伴读。

除了性格大大咧咧的刘敬诺之外,余下三人,最大岁数不过十一,却已不能称之为小孩了,言行举止比成年人都要妥帖。

陶澜身为宗室子,对窃取陶氏江山的姚皇十分反感,此番能做公主伴读,也是宗室在后推了一把。本来帝王没打算这么快便给小公主挑伴读,但了了近日的表现超出她的意料,她便将此事提前抬上了章程。

从一开始,帝王要的就不是个温软可爱的孩子,她用最苛刻的目光审视着小公主,在权力的交接之中,亲情不值一提。

从古至今,男皇帝们连招招手都不需要,孩子们就会摇尾乞怜向其讨好,恐惧于被抢夺皇位的男皇帝们因此屠杀兄弟男儿的多如过江之鲫,没见哪位男皇帝挑选继承人还要提前铺垫好感情。

在年富力强之际便已开始考虑继承者,如帝王这般的皇帝可不多见。

在上书房相处了半日,了了便已将四名伴读的性格摸了个七七八八,陶澜眼高于顶,对帝王多有不满,总是想将了了拉入她的阵营;刘敬诺大大咧咧不善诗书,老师讲课时她看似专心致志,实则低头打盹,但年纪虽小,身手却很利落,打盹时被老师抓住,戒尺还没落到桌上,刚还沉浸在梦乡中的人已经跳了起来躲得远远的。

纳兰茗家中遭逢巨变,几乎不开口说话,她入宫前应当被再三叮嘱过,明明心高气傲却不得不对着了了伏低做小,陶澜讥讽了她几句她默默忍了,但刘敬诺问她借砚台她没拒绝。

三人各有各的优缺点,唯一的男伴读杨矢就不一样了,他只比陶澜小一岁,但却是四位伴读对了了最殷勤之人,而且他的殷勤并不阿谀,并且极其善于表现,俨然是一副在四位伴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模样。

完完全全是家族教导出的最方正的郎君,只是年纪太小还不够圆滑,因此总透出点虚伪,不难想象等再过个几年,京城就又要多出一位举世无双的“程松之”。

杨家是先帝母族,当年先帝势微,与帝王相识后与母族的联系才密切起来,杨家心知理亏,因此为讨好先帝,屡次示好于帝王,先帝驾崩后,杨家作为先帝母族,也在帝王登基中出了把力。

可最近这两年,杨家又似乎有些二心,同陶谏走得颇近,又在几位皇子中摇摆不定。

由于年轻一代的男郎没几个成器,倒是同辈女郎美名颇多,因此杨家毫不吝于以姻亲的方式来稳固自家这条摇摇晃晃不稳当的破船。

许是见年轻一代的男郎们无可救药,杨家便更换了重点培养对象,老承恩公将全部的希望寄托给了孙辈,盼望能有个出息的带领杨家重回巅峰。

真不知杨家哪里来的错觉,哪怕先帝在世时,他们也没有过什么辉煌时刻,先帝看似大度,实则心眼极小,始终记恨着自己落魄时母族的见死不救,哪里还会予以重任?也不怪老承恩公权衡过利弊后,选择站到帝王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