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人,算了,这些人都不用寻思,都没咋出过镇子,你想和他们商量路程那是万万不能的。
这就是古代人,他们不兴像现代人似的,没事还出去旅旅游,
古代人恨不得只要饿不死,也没啥要命的事儿,就会原地扎根几辈子。
甚至出远门路过县城还要开路引,不然你就是流民,是不安稳分子。
没准叫人家差役查到还能给你抓起来。
所以这一路能走到这里,还真多亏了他会生,生了个聪明的闺女,就靠着闺女隐约计算的路线,一路走到了现在。
第二,他们有马车那他们肯定不是走山里过来的,就算不敢走官道,起码也得是小路,不然马车咋过去?
这就说明征兵的要么过去了,抓的不紧,要么就是南边打进来了,这边也没人管了。
都自身难保,谁还有时间抓征兵的,好不好当官的都得带着家里老小跑路。
第三,这是遇到大户人家啊!明白啥叫大户人家吗?
这个时代想找明白人,就得找这样的,你也能上去问问,
你们打哪里来啊?
要去哪啊?走了多久了?
这里算啥地方?
还要走多久才能到燕王管的县城啊?
反正一肚子的问题,终于能寻一个答案了,在他们心里也算是有个盼头。
也让他们一路提心吊胆的心,稍稍落落地,有个底儿!
你千万别觉得这问题简单,也别寻思随便找个人就能回答的上来。
沈知秋就敢打包票,一千个逃荒的人里,能有一个明白人,就很不错了。
就之前他们遇见的那些难民,指定回答你一句:饿不死,渴不死,累不死,就往前走呗,前面有啥算啥,根本说不出个五六七八。
还是那个原因,古代消息闭塞,这几个王爷又每人划分几个府城,别说让不让你溜达,这些百姓自己就不敢下溜达,怕被人家抓起来当做奸细。
大多数一路能走到这里的,就是都是一门心思的朝北走,看见人群就跟着人群,跟睁眼瞎似的,走到哪里算哪里。
至于大户人家就不一样了,备不住人家真出过原本,去北方见过世面,更备不住人家北方还有亲戚接应。
要知道古代人世家之间的联姻,天南海北的哪里没有?
一路走一路寻思,终于到了山下,沈知秋让大伙先停下小推车,
还特意把脸上的布去了,草帽摘了,稍稍整理下身上的旧衣。
这不是寻思咱去问路别吓着人吗?
他就在大伙紧张的目光中,朝着牵马的男人走去,还特意保留了五米的距离。
行了个古代书生的拱手礼:“敢问兄台,仙乡何处啊?”
他寻思别直接了当的开问,能站在这里的,不是他们老家的,就属于湖北的呗,
在古代湖北湖南都属于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那说明就是老乡啊,
也算是能稍微套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