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出兵陕省(1 / 2)

在陕南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国军紧张地进行着防御部署,试图阻挡我军可能的进攻。他们深知陕南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在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国军精心设置了路障和碉堡。那些碉堡如同钢铁巨兽,静静地蹲伏在道路两旁,散发着冷酷的气息。

碉堡由坚固的混凝土浇筑而成,墙壁厚实,能够抵御重炮的轰击。碉堡的射击孔分布在各个方向,确保能够对来犯之敌进行全方位的打击。

国军的机枪手们严阵以待,他们的手指紧紧扣在扳机上,眼神中透露出警惕和决绝。重机枪那黝黑的枪管指向远方,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它们的威力。火炮则被安置在碉堡的顶部或附近的隐蔽位置,一旦发现目标,便会迅速开火,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

国军士兵们日夜巡逻,他们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他们身着整齐的军装,头戴钢盔,手持武器,步伐坚定而有力。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警惕,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在山区,国军设置了观察哨,这些观察哨通常位于山顶或高处,能够俯瞰大片区域。观察哨内,士兵们通过望远镜密切观察着远方,一旦发现我军的动向,便会迅速发出警报。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同时,国军还在关键位置部署了坦克和装甲车。这些钢铁巨兽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的光芒,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坦克的炮口高昂着,随时准备向敌人开火。

装甲车则在周围巡逻,为坦克提供支援和保护。国军的坦克手和装甲车驾驶员们经过严格的训练,他们熟练地操作着这些武器装备,准备在战斗中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在后勤方面,国军囤积了大量的物资。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弹药、药品等各种物资,确保能够长时间坚守。国军的后勤人员忙碌地穿梭在仓库和阵地之间,确保物资的供应能够及时到位。他们深知后勤保障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德州,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此刻成为了我军指挥的中心。司令员林宇面色凝重地坐在会议室的首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果断。

政委王强、政治部主任刘晓雨、副司令员李勇、参谋长刘卫国和第二兵团司令燕鹰,空地第二军军长,第四军军长等将领们围坐在会议桌旁,他们的脸上同样充满了严肃和认真。

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紧张而严肃。林宇首先发言:“同志们,目前陕省的局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尽快出兵陕省,解救被围困的部队,同时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充满了威严。

大家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王强说道:“此次出兵陕省,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要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确保每一步行动都能够顺利进行。”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思熟虑的光芒。

刘晓雨接着说:“我们要注重政治工作,激发战士们的战斗热情和斗志。在战斗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战士们奋勇向前。”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充满了力量。

燕鹰则详细分析了陕省的地形和敌军的部署情况:“陕省地形复杂,敌军在各个重要位置都设置了防御工事。我们必须根据地形特点,制定合理的作战方案。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敌军的动向,及时调整作战计划。”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专业和自信。

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会议决定我军第二兵团 20 万人兵分三路出兵陕省。

第一路 2 万人,从山西的吴堡出发。这条路线充满了挑战,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虽然有一些公路和土路,但道路狭窄,路况不佳,不利于大部队的快速推进。同时,由于地形复杂,后勤补给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所以这一路大军要准备充足军粮和饮水,以确保在艰苦的行军过程中能够保持战斗力。武器以机枪:MG42 通用机枪,布伦式轻机枪,M2 勃朗宁重机枪和加兰德步枪、汤姆森冲锋枪、巴雷特狙击枪、AWM 狙击步枪,各式手榴弹为主。这些武器将为战士们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持,让他们在战斗中能够有效地打击敌人。

第二路 9 万人,从山西一侧的河津等地通过龙门渡口进入陕西的韩城地区。这条路线相对较为平坦,但也面临着敌军的重重阻击。战士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敌人,突破他们的防线。沿着龙门渡口 - 韩城 - 合阳 - 大荔 - 渭南 - 西安路线进军。

第三路 9 万人,从山西的芮城通过风陵渡进入陕西的潼关地区。这条路线同样充满了危险,敌军在风陵渡和潼关等地设置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战士们必须发挥出顽强的战斗精神,攻克这些难关。沿着风陵渡 - 潼关 - 华阴 - 华县 - 渭南 - 西安这条路线进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军在渡河时,空军第二军掩护第二路大军,空军第四军掩护第三路大军。他们将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确保渡河行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