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中秋宴(1 / 1)

邓娥越听越开心,笑着说道:“你们独有的、有趣的东西都安排上,我已经想好了,回京城开一个和你们这里一些的楼。我对其他的不了解,但卖衣裳、首饰、鞋袜还是没问题的。”

“好嘞,那我们的缃桃罐头肯定能有一席之地。”邓娴说道。

高漱月跟着笑道:“还有你让做的柔软的纸,听王爷说他要买呢!”

“好好,七嫂,十三姐姐,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明白日子有很多种过法,只要能放得下,我应该选择不一样的生活。”邓娥心里很感动,她觉得自己遇到了两个很好的亲人,她们的经历和智慧让她受益匪浅。

“王妃,我听子越说你们过了中秋就要启程回京了吗?”高漱月觉得听说不准确,还是亲自问问比较好。她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不舍,毕竟这段时间以来,她与邓娥和苏时宁相处得非常融洽,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是啊,过了中秋我们就要回去了。”邓娥叹了口气,脸上也流露出些许不舍。她知道这次离开后,可能很久都无法再回到这里。但她也明白,京城才是她真正的家,那里还有许多事情等待着她去处理。

苏时宁应答道:“好的,王妃姨母。”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准备。

苏时安带着五斤和罗褚在新买的庄子忙碌着,日子很快就到了中秋节,这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天福居在许阳城东,这座坐落于许阳城最繁华地段的酒楼,会让人觉得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喧嚣的世界。

“天福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魏国和南边的齐国的特色,既有北方建筑的雄浑大气,又不失南方园林的精致婉约。楼高三层,每层皆有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彩绘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楼内布局巧妙,中央设有一个宽敞的天井,四周环绕着雅致的包厢和开放式的座位区,既保证了私密性,又能让宾客感受到热闹的氛围。

每当夕阳西下,酒楼便开始灯火通明,悬挂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洒下温暖的光辉。宾客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陆续进入酒楼。小二们穿梭其间,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到访的客人,他们的声音洪亮而亲切,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酒楼的菜肴丰富多样,汇集了南北各地的特色美食。北方的烤羊排、南方的清蒸鱼,还有各式各样的面点和甜品,无不令人垂涎欲滴。酒水更是琳琅满目,从北方的烈酒到南方的甜酒,应有尽有。在这里,宾客可以品尝到最正宗的地方风味,满足味蕾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

随着夜幕的降临,酒楼的气氛愈发活跃。乐师们奏起了悠扬的曲调,舞女们在舞台上轻盈起舞,她们的衣袂飘飘,如同仙子下凡。宾客们或举杯畅饮,或吟诗作对,或观赏表演,尽情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天福居”不仅是饮酒作乐的场所,更是文人墨客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平台。许多着名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都在这里诞生或被记录下来。酒楼的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似乎都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间百态。

苏时宁紧紧拉着苏时安的手,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对她说道:“这里也太繁华了,我有些害怕。”

“我也是第一次来呀,姐姐不用怕,我们是来花钱的。”苏时安安慰道。尽管她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各种富丽堂皇的场景,但身临其境的感受却截然不同。此刻,她甚至无法确定这个魏国是否就是她在历史书中所了解的那个魏国。毕竟,在那个动荡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酒楼无疑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人们的欢笑与哀愁。说实话,她并不希望自己正处于那个时代。

很快,龙际为他们安排好了座位,位于二楼的四分之一区域,共有十多张桌子。苏家、邓家以及他们在许阳县开铺子的人,除了负责守卫海棠楼的侍卫们,其他人都聚集到了这里。众人吃得十分尽兴,苏域和邓齐越为了表达对大家的感激之情,当场宣布给每个人发放一份节日礼盒。

礼盒是苏家人精心准备的,里有一盒桃李斋做的月饼、苏家豆腐铺子的十五天豆腐券、两罐缃桃罐头、胭脂水粉各一盒、舒心宝一包(为了避免男子看到后尴尬,苏时宁用黑色的麻布仅仅包裹着,里面有二十大张普通版的舒心宝)。最让大家开心的是,每个盒子里面各有一贯钱(邓齐越准备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头巷尾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宛如繁星点点,点缀着整个城市。人们身着盛装,或结伴而行,或扶老携幼,前往各个景点游玩赏月。孩子们手持花灯,追逐嬉戏,笑声响彻夜空;情侣们手牵手漫步于月色之下,享受着浪漫的时光;而老人们则坐在一旁,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和传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此时皓月当空,商家们也抓住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和活动,吸引顾客前来消费。各大商场、超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食品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月饼和各类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服装店、饰品店等也推出了节日优惠活动,引得众人驻足挑选。

大家按照自己所属的店铺,分别围坐在一张张长桌前,共同享用这顿丰盛的团圆饭。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金黄色的月饼和五彩斑斓的水果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和谐的画面。

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浓浓的亲情所温暖。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甜美的月饼,咬上一口,享受着那细腻的口感;长辈们则细细品味着家的味道,每一口都是对美好生活的赞叹以及对家人深深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