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今天,整整过了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众人对于苏盟的印象,始终停留在能从各方面,与资本世界对抗的超级大国。
为了收购东普鲁士公司,国内各个部门全部被调动起来,协助林凯峰的这次商业收购。
铁路部门奉命调集大批车皮,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下属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交易商品。
外事部门负责与苏盟高层秘密沟通。
整个过程中,各部门清楚看到了苏盟内部的各种问题。
内部腐朽已经烂到根子里。
东普鲁士是苏盟最亲密的盟友,苏盟也在他们身上投入了大量心血。
为解决国内物资匮乏问题,苏盟一部分高层,毫不犹豫地出卖东普鲁士的利益。
市值三亿美刀的CZA公司,最后的收购价只有一亿美刀。
苏盟方面完全不顾东普鲁士的利益,说卖就卖,不容对方有任何讨价还价的想法。
更让众人吃惊还在后面。
苏盟内部食品短缺情况严重。
目前的食品供应情况,与二次大战期间几乎是一模一样。
战争期间,苏盟各个商店的食品专柜实行定量供给。
每人每天只能得到几百克的食物。
进入到80年代,苏盟的食品供应情况依旧如此。
战争时期,实施食物定期供应无可厚非。
非战争时期继续搞这套,事情就值得人玩味了。
“就像王部长说的,苏盟能坚持多久,我想没人能说得清楚,一旦米国和西方在这场竞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将苏盟从超级大国的宝座上一脚踢下去,我们龙国对米国的重要性,还有那么高吗?”
“米国又是否需要我们,继续帮他们牵制苏盟呢?”
林凯峰的这句话惊醒无数人。
冷战期间,米国的核心大敌永远是苏盟。
一旦苏盟无法和米国做全面竞争,有谁能阻止米国一家独大?
出现在会场的领导,都是高层中的高层。
对于米国交好龙国的目的洞若观火。
前二十年的冷战格局,一直是苏攻米守状态。
苏盟负责进攻,米国带领西方负责防守。
随着时间更迭,米国逐渐放弃防守策略,改为全面进攻。
既然要发起进攻,肯定多找一些人一块协同参战。
龙国成为米国的必要选择。
这个大背景下,米国与龙国建立外交关系,放弃对龙国的打压政策。
将以前不肯卖,或者龙国需要花高价购买的商品,大量供应给龙国,价格下降到正常水平。
对于龙国发展的限制条件,也比以前宽松了不少。
一切的一切,无非是两个字。
利益。
龙国能够牵制上百万苏盟士兵,更能让苏盟无法拿出全部精力对抗西方。
刘老将军认真分析其中利弊,时而微微点头,时而表情凝重。
时间不知不觉从白天到了晚上。
林凯峰从各方面,剖析这桩生意为龙国带来的好处。
苏盟不在了,米国要维持庞大的军备,继续稳固他们对西方的影响,势必要选出一个新的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