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尚书台选人(1 / 2)

贾诩兴致勃勃的前往尚书台。

这是他成为吏部曹尚书后,第二次来尚书台。

上一次是为了征调杜畿去冯栩担任郡丞,专门跑了一趟尚书台,找杨彪盖章。

那次走马观花,来去匆匆。

天下地方割据,朝廷能掌控的直辖地盘也就司隶三辅、弘农几个郡,事务不多,尚书台也是冷冷清清。

这次过来,贾诩也是为了选人来的。

他急冲冲的冲入未央宫,直奔东北角的尚书台而去。

尚书台分六曹,吏部曹掌管官员考核,自然有官员档案。

吏曹侍郎(副职)叫赵戬,字叔茂。

赵戬是京兆长陵人,看起来像个中年老实人,贾诩暂时没想撤换他。

一来他手里没人选,二来吏部曹没毛事。

这第三个原因吗嘛,赵戬这老小子背景深厚,是大儒赵岐从子。

赵岐,就是那个后世《十三章经·孟子》注解的牛人。

想想看,能在中国几千年的儒家统治的时期,成为儒家十三经的注解大儒,岂非寻常人。

贾诩刚才逛了几个曹室,没看到熟人,问:“尚书仆射士孙瑞大人今日又没来当值?”

赵戬眼巴巴的看向贾诩,像个没牙的老狼,“不知道,士大人多日不见,想来是寻俸禄去了。”

贾诩看到赵戬有气无力的走来了行礼,脸一沉,“叔茂,你干嘛呢,没吃饱饭?”

赵戬轻哼一声,拱手道:“贾尚书日理万机,什么风把你吹来了。上次和你说的隶曹缺乏经费的事情,可有进展?”

贾诩此时才想起来,上次过来的时候,和赵戬碰了一个面,被要求经费,说是吏部曹已许久没有发俸禄。

贾诩当时反问,你们没俸禄,干嘛找我,老子又不是慈善家,也不是你们老板。

赵戬带着五六个令史、郎官振振有词:贾诩,你是新任尚书,下面的人没薪水,不找你找谁,难道去找圣上。

圣上都没得吃,谁还管下面死活。

贾诩当时就火了,我擦,难怪杨彪推荐他当这个尚书,果然有坑,都揭不开锅了,把贾诩当作财主用。

贾诩当时自然不惯着他们,盖完章就开溜。

你们没得俸禄,关我贾诩屁事。

不过呢,这次不一样了,有求于人,要下面的人办事。

贾诩心情大好,微笑的看着赵戬,“赵侍郎,吏部曹多少人,缺多少俸禄?”

赵戬闻言一震,没想到贾诩这次没有推诿,居然直接询问差价,抖擞精神,娓娓道来:吏部曹现有尚书一人,侍郎一人,令史一人,郎中三人。

吏部曹总加他,共才六个人了?

贾诩边听就不禁摇头,这是严重缺编缺员啊,按照礼制,尚书台一曹满编应该是尚书一人,侍郎六人,令史三人,郎中不限。

现在一半都不到,这要在和平年代都是奇葩。

只有臃肿的,还没见过缺员的。

难怪发不出俸禄,多半就是缺员的原因。

贾诩一听这么几个人,顶多一千石粮食,毛毛雨啦,放了一百个心,大手一挥,“你叫他们都上来,我给你们发两年的俸禄。”

大汉的俸禄都是年薪制,一年一发,原则用粮食石计算,也有用铜钱的。

听说尚书发两年的,那不就是双薪,转眼间,不待赵戬叫喊,吏部曹的人就闻讯蜂拥而来。

贾诩内心感叹:发工资的日子,自古以来人都是最勤快的一天。

贾诩说道:“你们都自报家门,叫什么,多少岁,推荐人是谁,自我介绍一下。”

吏部曹的诸君对贾诩别开生面的见面会感觉新颖,虽然抗拒,奈何看在俸禄的份上,硬着头皮一个个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