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并无二致,简而言之,就是给予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臣子的后代更为优厚和卓越的待遇。然而,在官场之上,最终能否有所作为,关键还是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而且,这种待遇并不受人数的限制。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萧何有十个孩子,并且都能被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么这十个孩子全部都有机会踏入仕途,这也并非不可能之事。当然,如果这些孩子表现不佳,那么他们也只能享受相应的待遇,而无法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权力。
要推行这样一项政令,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如今高要却毫不犹豫地直接应允了另一家书院的崛起,这无疑会让那些有功之臣心生危机感。他们不禁会担忧,自家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是否能够为其赢得相应的职位,高要曾经的承诺是否还能算数,高要的这一举动是否意味着他有卸磨杀驴之意。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人很可能会过度思考,一旦想得太多,就极有可能引发更多的问题,甚至可能波及到更多的人,这一点实在难以预料。
尤其是高要前脚刚刚宣布了要出征的事情,这可是一件大事,关乎国家的安危和前途。然而,现在却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这无疑给众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人们不禁开始猜测,这一系列事件是否会相互影响,甚至改变原有的计划和决策。
“嗯,萧何所言不错,可还有人有意见?”
高要的这句话,看似在询问众人的看法,实际上却更让众人感觉到疑惑不解,毕竟这件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高要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太让诧异了,
此时的高要,其行为让人摸不着头脑。他先是承认了萧何的话有道理,接着却没有进一步解释或采取行动。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使得在场的官员们更加困惑,无法准确把握高要的真实意图。
“既然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本相也就不再隐瞒了。本相刚刚说过的话,希望诸君回去能够好好的思索一下。本相会静待三日,三日之后再行处置此事,同时对百家书院的事情加以考量。”
高要终于给出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指示。他给了众人三天的时间去思考和权衡,然后再做出最终的决定。这既显示了他的谨慎,也给了大家一个缓冲的时间。
“王上,此件事了,可以退朝了!”
高要说完这句话后,一转头,直接将目光投向了公子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威严和决断,嘴上来说这是对公子高的请求。而实际上,这就是高要对公子高下的一道命令,公子高也不敢反驳,只能够顺着高要的意思来,
“好,既如此,那今日便到这里,退朝吧!”
随着公子高的话音落下,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整齐的应和声:“喏!”
这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在正殿之中回荡,看起来显示出臣子们对公子高的敬畏和顺从。而实际上那些就在这看似和谐的表面之下,却都是冲着高要,并且不少人对于高要最后的一番话却有些一知半解。
高要的话语虽然简短,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让人难以捉摸。他的语气平淡,却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玄机。众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揣测着高要的真正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