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1 / 2)

天才科举路 折秋簪花 6873 字 1个月前

“徐郎君可算是回来了!还请徐郎君受我一拜, 此番多亏了徐郎君智勇双全,这才保我清北百姓一方安宁啊!”

在见到徐韶华的一刻,马清的其他念头都已经尽数抛之脑后了他这会儿只余满腔激动, 不由得俯身一拜。

徐韶华走到近前, 这才发现马清眼下的青黑,连忙抬手轻轻拖住:

“马大人不必如此,清北也是学生的家乡, 学生的家人也生活在此地, 学生亦是有私心的。”

也不知究竟是何事, 竟让马大人如此夜不能寐?

徐韶华说的坦然, 马清笑了笑, 缓缓直起腰:

“世间何人无私心?若真有,他怕是要立地成圣了。徐郎君这边走——”

随后, 马清冲着卫知徵和安望飞微微颔首, 又继续看向徐韶华,轻轻摇了摇头:

“此番傲舜来袭的消息甫一传至京中,满朝文武商议足足五日,最后也只有平南侯一人挺身而出,难不成我大周朝廷官员无一祖籍清北之人不成?”

不过是既贪生怕死, 又无能为之罢了。

马清这会儿看着徐韶华, 目中的激赏已经凝成实质,他轻声道:

“徐郎君, 凡敢为先者,非有常人不可及之能, 我没有, 他们没有,平南侯可称一句勇, 但我生平所见之英才,唯你一人。”

马清可以说是看着徐韶华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一介白身,而至名满国子监,连朝臣亦有听过其名姓。

而至今朝,待此战所有消息传至京中,他必将名动京城!

徐韶华闻言,只是满不在意的笑了笑:

“马大人真是言重了,不过是此事学生有法子便去了,若能解决,自是皆大欢喜,若不能,为家乡而战也是学生之幸事。

好了,此事既已尘埃落定,马大人便不必在多说了,倒是方才学生观马大人面色有异,不知是因何故?”

马清见徐韶华无意多谈此事,便也识趣不语,不过对于徐郎君来说,此事或许不值一提,可却是他,是清北万千百姓的幸事。

此事,清北百姓必不能忘怀。

马清如是想着,心中已有盘算,这会儿听了徐韶华的问话,他顿时露出了一个笑:

“徐郎君素来体察入微,此事说来话长,我等入席详谈——”

随后,马清请徐韶华等人入席,马清备的席面与当初的鹿鸣宴规格一般无二,还是特意请了当初山雪小筑的厨子入府,马清只笑着介绍道:

“那日席间,见徐郎君多喜那等麻辣鲜香之味,故而我特意借了那日的厨子来,而今天气正冷,吃着也好能暖暖身。”

那日鹿鸣宴上,不知多少学子,倒也难为马清还能留心观察徐韶华喜欢的菜色了。

徐韶华闻言也是心中一暖,含笑道:

“让您费心了,学生欢喜之至。”

酒过三巡,卫知徵喝着清北特有的消寒酒,一口下去整个人浑身都红透了,每个汗眼都仿佛冒了汗出来,眼睛也在一瞬间直接红了起来。

“痛快!”

卫知徵用帕子擦了擦额角的汗水,虽有些许失仪,可对于他来说却是难得的体验,这趟和华弟出来真是来对了!

既体会了科举之艰(划掉),又看过了边塞风光,而今又尝到了如此烈酒,难得,难得!

半壶消寒酒,人已似醉非醉。

而此时,上首的马清这才放下竹著,一脸担忧的看着徐韶华:

“徐郎君,京中传来消息,右相因民愤避退相府,而今为返朝与安王一派大动干戈,京中已是风雨飘摇,此番徐郎君若要归京科举,只怕要受不少波及啊!”

随后,马清将二人这两日的斗法说了一通,这才叹息一声:

“幸好我如今不在京中,否则如此动荡,便是我也要寝不安席了。”

马清因二人相斗而喜,又因徐韶华即将卷入二人之争而忧,一时不知该作何表情。

徐韶华将口中的麻婆豆腐咽下,用帕子拭了拭嘴角,沉吟片刻,这才道:

“马大人不必担忧,此事闹不了多久。”

只不过,右相和安王之间的关系会紧张起来罢了。

“这……据我所知,此事牵扯了三分之一的户部要员,此事岂能轻易平息?”

马清私心想着,右相闹出这么大的阵仗,不从安王手里撕下一块肉,岂能作罢?

“为何不能?”

徐韶华看向马清,抿了口清茶,不疾不徐道:

“右相作为手握督军大印之人,他若是愿意及时补印,以我大周律法,户部中人不过算得上一句依法不严罢了。”

归根结底,此事右相已经拿到了主动权,他只需要安坐相府,自有安王替他在阵前冲杀。

当然,安王也可以不必理会牢中之人,那接下来他必将人心尽失!

可安王当初之所以算计右相,便是为的右相手中权利,人心失啧权轻。

此乃阳谋,由不得安王反抗。

徐韶华简单解释了几句,马清闻言一愣,随后道:

“即便如此,安王岂能作罢?”

“右相只是想要返朝罢了,对安王来说,那近百名官员来换,马大人觉得不值吗?”

此事,说到底还是安王办事不谨慎,明明可以将右相在相府空置多日的,奈何他不争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