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方昌和方宽兄弟俩,就想要送两孩子去镇上上学,一来离得太远,二来,镇上的束修太贵,就耽误到冬天了。
“不会,我今天特意问过了,只要跟我们村子里搭上亲戚关系的,就能送去学校。”姜荷还是很希望舅舅家的两个孩子有出息的。
姜家这边是靠不上了,外公和两个舅舅还有几个表哥,看起来还是很靠谱的。
“那我等会就去和他们说。”姜松恨不得立刻就去邻村的岳家。
……
姜家老宅,姜栓柱他们也在商量着上学的事,姜青今年正好十岁。
“爷奶,求求你们,让我去村里的学堂吧。”姜青渴望读书,渴望上学,而不是跟着村子里的人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眼前只有那一亩三分地。
“五百文,也不少。”蔡婆子心疼大孙子,可,姜贵在县里的学堂,每年的束修和赶考的费用,就不少,这要是再加上大孙子姜青,这费用就更多了。
以前姜松一家子在的时候,每个月的进账不菲,如今,只瞅着银钱出,没几个银钱进,蔡婆子心底,就舍不得了。
蔡婆子看了一眼董氏,说:“董氏,小青去学堂,这银钱……”
董氏一边哭穷,一边诉苦。
蔡婆子眼皮子一耷拉,说:“你就说,你能拿多少钱就是。”
“一百……”董氏的话说到一半,见蔡婆子眼如刀子,她话锋一转,说:“一百五十文,娘也知道,我们挣的钱,都给阿贵上学了。”
“这纸可贵了。”董氏又开始哭穷了,儿子能去学堂,当然是最好的,婆婆不愿意全部出钱,那出大头,也是好的。
至于姜云,董氏也没考虑他上学,家里都去上学了,难不成活都让她干?
小儿子姜福才几岁,更不可能了。
十几天的工夫,学堂就已经建好了,大家听说,只要是大桥村的人,他们的亲戚家的孩子想要送来学堂,也是可以的。
这一消息一出,和大桥村有亲戚的人,顿时就羡慕了。
不少人已经动了心思,现在和大桥村没有亲戚,嫁个姑娘过去,不就沾亲带故了?
因此,大桥村的男子们和姑娘们说亲,也是格外的顺利,短短的时间,就已经成了好几对了。
“师父,这学堂往后要是出个秀才,那可真是不得了。”姜荷啧啧感叹着。
这才只是一个学堂呢。
往后学堂出了秀才、举人老爷,那些想和大桥村结亲的人,不得疯了一样,往村里塞姑娘啊?
“几年之后,大桥村肯定要翻几倍人口。”胡郎中斩钉截铁地说着,文老爷子是谁?
那可是当世大儒,他教出来的孩子,只要不是蠢到家,一个秀才,还不是手到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