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三章合一(2 / 2)

大国制造1980 大江流 10520 字 8个月前

王淑梅和张贵芬给他张罗了好几个月,才有一个两边一听条件都挺满意的,只是李仲国忙得很,没时间回去,也不能让人家姑娘跑到县城来相亲吧,就约在了李家人都回家的七月。

何熙听了连忙点头:“两件这么大事儿我一定回来,不过掌眼就算了,我一个小姑子,没资格,我就负责加油!”

张贵芬想想也是,关系再好,也不是一个妈的亲兄弟,这事儿要拎得清才对,点点头:“行,你回来就成。”

何熙瞧着老太太还是有点郁闷,想了想就把心里酝酿挺久的事儿提前告诉她了:“姥姥,我保证你今年能在家里过年!”

张贵芬一听,倒是稀奇,“家里冷,我这身体不行,过不了。”

何熙就笑着说了:“我这边等着第一批货送出去,不但有外汇,还有国内结算,出口补贴都会陆续到了。我那会儿卖水泵的时候,就跟村里人说,要给大家修路通电,带着大家都致富。这钱到位,今年下半年应该能启动了。”

“到时候,我给咱家装上锅炉,按上暖气,挖个沼气池,按上马桶,买个天线大锅,把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全给配上,你可不就在家美滋滋的过年了。”

“我知道,您喜欢在家待着,没事儿干能去看看我姥爷,看看我妈,去年一年没动弹,挺憋屈的吧。”

张贵芬可没想到,何熙都想到了,这会儿眼睛都湿了,“你这丫头,那得多少钱啊。你这天天忙成这个样子,就为了挣钱,别花了,我在这儿挺好。”

何熙就说:“姥姥,大概十几万的事儿吧。”张贵芬还没惊讶出声,何熙又来了一句:“不过跟您外孙女的身家比,就是九牛一毛。”

张贵芬就惊不出来了,她知道何熙挣大钱了,但是没概念,不过现在有概念了。

更何况,何熙还说了:“到时候,捐赠修路不是要起功德碑吗?我写您的名。”

这个年岁的老人,日子一天比一天少,谁不想留点名声让人记住?

张贵芬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能轻轻捶着何熙的后背:“你这丫头,你这丫头!”

何熙哄好了张贵芬,第二天就开车去了京城。

她的车自然就是在交易会上展示的富士牌小汽车之一——这个汽车证是海州厂的,不过为了避免侵占国有资产这样的问题,当时用的时候,何熙就跟徐海信商量好了。

是以海州零配件厂的名义购买了两台小汽车,作为大股东,何熙用一台,另一台则给海州厂用,不过都只有使用权。

所以她现在也是有车的人了。

只是这年头想开车容易,胆子大直接开就行,县里乡下的交警都很少,但是要拿证就麻烦多了,何熙没这个时间,也没这个精力,干脆雇佣了一位司机。

是徐海信的司机小张介绍的,也是退伍军人,会开车会修车,叫做伍永城,今年二十五岁单身,可以陪着何熙跑东跑西。

最巧的是,这人家里就是槐花村的,跟小李村离得不远,知根知底的,李家人盘问了半天,觉得放心,就应了。

天蒙蒙亮,伍永城就将那辆小车开到了李家门口,带着何熙去了京城。这会儿虽然不是所有路都好走,但比起绿皮车来,开车速度要快多了。

往日里从海州做火车走,也要十四个小时,但开着小车大概七八个小时就可以,中间还可以下来溜达溜达,吃吃饭。

等着进了京城,恰好是下午三点,孟爱华早就给何熙订好了住处,不过何熙还是觉得工作为先,就先让伍永城去了公司。

刚到门口,就瞧见外面等了许多人,一个个的都穿着半袖白衬衫和黑西裤,拿着公文包,这副标准打扮,一看就是外地来出差的,只是,怎么等在这儿了?

伍永城就问:“咱们停在哪里?”

何熙就说:“开进去吧。”

伍永城就按了按喇叭,到了大门口,看门的大爷伸出头来问,“谁呀?”何熙就落下窗打了个招呼:“大爷是我。”

张大爷一瞧是何熙就说:“等着。”

然后就过来将大门给开了,指了个位置让伍永城将车停下。何熙下来后,张大爷也没走,而是跟她说:“哎呀,何总你怎么才来,你们公司这几天可真是太忙活了,你瞧瞧这人,要不是我拦着,这院子就没法办公了。”

何熙连忙道谢:“我在外地,我去看看。”

张大爷也不是抱怨,笑着说:“你这生意好,我也高兴,不过还是想想办法,天天这么等着不太好,多累啊。”

何熙立刻应了:“您说的对,我上去就立刻拿出解决办法。大爷,您知道哪里有卖雪糕之类的地方吗?我先给他们送点雪糕降降温。”

张大爷就是喜欢何熙这股子接地气,虽然他是个门卫吧,但是何熙从来都客客气气的,而且他说什么,有道理人家何熙就听,他说这些又不是为了什么好处,就是好心,自然对何熙更喜欢了。

他立刻说:“出门左拐巷子里有个小卖铺,那里就有。”

何熙就掏了五张大团结给伍永城:“你瞧瞧人数,按着一点五的比例买,要奶油的,然后给大爷十支,您不能吃,小孙子可喜欢这个。”

张大爷连忙摆手,伍永城已经出门去了,张大爷只能说:“何总你太客气了。”

何熙笑笑,就上了楼。

显然,是害怕这些人打扰了其他单位办公,所以楼道里压根没有人,倒是走进了,就听见她的办公室也就是会客厅里有说话的声音,还不小。

何熙透过窗户往里一看,满满当当,足足得有二十来人,孟爱华和林侯胜都在里面,这会儿正跟几个人在说什么。

何熙没进去,而是进了隔壁的办公室,这会儿于敏在呢,瞧见她进来吃了一惊,不过立刻就松了一口气:“何总您总算来了,我们都快顶不住了。”

何熙就问:“怎么回事,这么多人?”

于敏连忙说:“咱们发动机厂签了三十万台的单子出去这事儿,不是机械部专门表扬了吗?咱们年前二手设备公司没开业之前,不是给那些来部委想要更换进口设备的厂家打过电话吗?”

“他们一开始没放在心上,现在咱们发动机卖的好了,就想起来了,然后一打听,这边居然真有外汇,就一下子都涌了过来。”

“从一个星期前就开始排队,个顶个的都是想要二手设备的。”

这倒是正常,这年头外汇那么紧,从贸易部或者机械部那里进口设备,是要立项讨论的,折腾半天,也不定能成。可是何熙这里,却是私人公司,行不行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答复,如果相互有意向,大概半年内,设备就可以落地,最重要的是,不用外汇结算,而是用人民币,谁不愿意呢?

人多正常。

不过都一个星期了还这么多人,却不正常,何熙就问:“那也没个章程吗?一个星期了,怎么也该有个办法,怎么这么多人守在外面,太怠慢了。”

于敏就说:“怎么没有,只是我们太低估咱们的影响力了。来的可不是名单上的二百多家企业,几乎闻风而动,每天几十家的人过来,压根忙不过来。而且,要求也不一定合理,这不,隔壁就闹着呢。”

何熙听着,那边有人在说:“凭什么呀?怎么就不行啊,你们这是做买卖的,怎么别人行我不行?”

于敏解释:“这是一家中型的铸造机械厂,原本是生产碾轮式混砂机的,结果来了以后提出,想要转产,生产铸件,这不是闹着玩吗?孟助理认为不符合我们公司的条件,打回去了,吵起来了。”

“还有呢,进口复印机打印机组装设备,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生产线的也特别多。”

“孟助理跟他们分析,市场就这么大,这么一窝蜂进口生产线,肯定是不行的,哪里听得进去,这不磨着闹着要求合作呢。”

“所以,人的确多,但是这些都是明确告知不合适了,还天天来的,他们把地方占了,这里还有其他办公的,咱也不能影响别人,剩下的人就进不来了。我们也不敢赶人,好话他们也不听。”

何熙点点头,算是明白了缘由。

国内各方面技术落后,只要引进来,就是赚钱的,譬如这复印机和打印机她印象深刻的很,只要设备进来,组装好了,一台转手就能赚几千块钱。

至于家电系列,更是如此。

80年代,夏国人手里都有点钱了,谁不追求现代化。她记得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的时候,很多人一个月工资上百块,就敢买两千块进口彩电。

何熙那会儿看资料都觉得诧异,怎么可能这么舍得花钱,但就是这样。

所以,家电系列只要做起来,是不愁销售的,短时间内收回投资很简单。但是,她又不是做一锤子买卖,市场是大,也不能自己打自己,更何况,她是想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准,所以一开始就立下了章程,同类型企业不超过两家。

何熙就问:“孟爱华没讲我们的章程吗?”

“讲了!人家觉得这不合理。”

何熙点点头,算是明白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又有强买的。

“行了我过去。你去接一下一个叫伍永城的,是我的司机,我让他买雪糕去了,给大家发发,降降温。另外也别让大家在外面等着了,就说总经理来了,明天开始,正式处理这些事情,让大家明天到京城酒店211室去找我。这里不是我们一家公司的地方,太打扰别人了。”

于敏觉得,何熙就是定海神针,明明她也没说什么,就问了问情况,但不知道怎的,于敏本来挺着急的,一下子就冷静了下来,她就有信心,他们家何总,肯定能解决好。

于敏响亮地应了一声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