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三章合一(2 / 2)

大国制造1980 大江流 10863 字 5个月前

刚才这一幕他们都瞧见了,因为翻译就在身边,自然也知道何熙说的什么。

山田一郎忍不住说:“夏国人真是不可思议,明明是总经理和中层,为什么要去给工人做饭呢?这也太失礼了吧。只是一个馒头,”他发音了半天,才发对了,“吃不到又如何,为什么要这么做?”

清水健也觉得奇怪:“他们似乎一点身份感都没有。我觉得他们似乎定义自己是服务,而不是领导。真是奇怪。”

倒是佐藤雅住说了一句:“可你不觉得,夏国的工人很高兴吗?”

清水健不以为意:“工人高兴有什么用呢?”

佐藤雅住摇摇头:“我觉得这正是夏国很可怕的地方。他们虽然落后,但非常爱国,认真,还有凝聚力。他们的高层和工人打成一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一起努力。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一直落后?我总觉得,他们会很快追上来?”

这个说法太吓人了。

山田一郎压根不信:“你知道这些工人人均收入一年多少吗?按我们的货币算只有十万块。他们在夏国还是高收入,他们的农民一年恐怕没有两万块。而我们的全国人均收入是二百多万,这个差距,他们怎么可能赶上来。你想多了。”

佐藤雅住并没有再说什么,他摇摇头,不承认的叫不醒的。

这一场切磋,倒是让两国的工人关系更好,现在不仅仅是学习一些数控机床的使用方法,甚至周师傅他们还学了不少樱花国语言,反正何熙瞧着,不用小罗翻译,比比划划也凑活能懂了。

拆卸工作进展一切顺利,本来佐藤雅住认为何熙定下的五十天实在是太紧张,但随后就不说了,实在是何熙将所有工作都做在了前面。

来之前,他们已经提前进行了电话沟通,甚至将200多台套设备具体型号信息发了过去。可佐藤雅住觉得,即便发过去也没用,因为夏国恐怕都没有这些机器,怎么提前准备拆卸呢。

工作渐渐展开他才知道,这些设备何熙非但早就定好了如何拆卸,甚至连什么设备拆到什么程度,哪些零部件要放在一个货运箱里,都是提前做好的。

开机三天,夏国师傅们只是确认一下,机器有没有一些意外情况。

所以,有了如此详细且周到的拆卸方案,明明50天很紧张,竟然瞧着有条不紊,随着时间往前推进,整个车间里的东西越来越少,佐藤雅住也不得不承认,纵然何熙怎么看都不像是个科研人员,也不像是个有着出色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但她的确做到了。

佐藤雅住将方案都拿到了自己面前,曾经设想过,如果是自己,能否做到如此有条不紊吗?他觉得可能可以,但这是因为他熟悉这个车间的一切,如果让他身处樱花国去设想拆卸一套美丽国车间里的生产线,他是做不到的。

这让佐藤雅住不由叹息,更何况,新的转子发动机已经成功,诸多放在一起,他算是彻底知道,能力差距太大。

怪不得何熙不跟自己比,自己是不配做对手的。

何熙哪里知道,她啥也没干,佐藤雅住已经在自己心里写了不知道多少篇小论文,仿佛两人比试了不知道多少个回合,居然认输了。

她现在忙的是二手设备的事儿。

上次在餐厅碰到了秦野后,何熙就让孟爱华去联系了一下秦野,想看看他的资质,还有他手里有什么二手设备。

没想到一去还真挺像样。

孟爱华跟何熙说道:“这个秦野的爸爸是樱花国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爸爸是樱花国一个大学的机械系教授,也就是说,桃李满天下,都在这一行。”

“几年前,樱花国就开始了产业升级,从机械行业到钢铁等行业都开始了自动化,所以淘汰了很多设备。秦野看到了商机,又有资源,所以成立了这样一个二手设备公司,还考取了证书。恰好,他目标就是自己母亲的祖国,夏国。”

“本来他还想去夏国试试出路呢,没想到恰好看到了报道,又遇到了你,所以……”孟爱华一摊手,“你也明白,他是做足了准备。”

孟爱华就将一张报价单放在了何熙的桌子上,何熙看了看,还真是用了心,全部都是内燃机行业的相关设备,像是3150吨的锻造机,这可是冲压发动机连杆的好东西,这套设备是樱花国制造的,生产年代是1968年,而这个年代恰好是樱花国锻造机空前发展的年代,采用了偏心曲轴。

而这种锻造机,到了80年代才被特殊肘节的压力机取代,也就是说,虽然使用了十几年,却比张胖子厂子里的那台还要新和先进。

售价也不贵,是正常价格的五分之一。

何熙瞧着眼馋不已,就是算了算手里的钱,不太够,张胖子那里也没钱,她没办法,就打了个电话给顾孟平。

顾孟平很是意外:“你不是在樱花国,怎么打过来了?”

何熙压根不敢寒暄,虽然她号称一年收入二百万,但现在一屁股债,这国际长途费用惊人,她立刻言简意赅:“工作问题,有家二手设备公司,我觉得还可以,我发传真给你,你看看。不多说,我挂了!”

然后就啪的一声挂了。

那边顾孟平都没反应过来,看着话筒都愣了。

倒是王淑媛小声嘀咕:“我刚才依稀似乎看到,在接到电话知道是何熙的那一瞬间,咱们顾处长嘴角往上走了走。不过现在又耷拉下来了。”

郭一星点头:“好像是有点。我们的顾处长也有这么弱势的一天,真是难得。”

顾孟平没搭理这俩,缓了缓神就去等着传真了。何熙那边速度很快,就将秦野和公司的背景,还有报价清单发了过来,除此之外,发来的还有一份樱花国产业升级报告,上面还有何熙的字迹:“这是我让助理进行的调研,样本不多,只能当做参考。如需购买二手设备,还需要专人进行调研。”

顾孟平拿着那张清单就挪不开眼睛了。

倒是何熙,将事情交给顾孟平后,也就放心了,反正她吃不下,肥水也不能流去外人田,无论夏国哪家厂子吃下,都是好事情。

就这样忙碌着,等着樱花国到处都充满了圣诞的气氛的时候,最后一批设备终于发走。拆卸告一段落。

晴天机械一行四十人,个顶个的兴奋,可是又个顶个的疲劳。

何熙故意将飞机票往后定了两天,然后将工资和补助发到了每个人手里——工资翻倍,按两个月计算,补助更多,一人一天10块钱,五十天也是一笔不少钱,让大家给家里买点东西。

出国的机会本就少,大家一出来其实都有各自的打算——冰箱、洗衣机、彩电,这些都是大头,还有给孩子买电子琴的。

好在大家跟大工的员工都处的不错,早就打听好了,什么牌子的洗衣机耐用,什么牌子的电子琴好听,什么牌子的彩电色彩更好。

总之琳琅满目,好在晴天机械这次出国,也是部委报备的,有出国服务部帮忙,所以这些东西不但可以运走,回国后还能运送到市。

不过何熙也没闲着,她去买了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她各买了两台,倒不是崇洋媚外,实在是她出国前,徐海信郑文华都拜托过她,徐海信要一台电冰箱给孩子娶媳妇用,郑文华要一台彩电给老妈看电视,还要一台洗衣机给媳妇洗衣服。

何熙自然答应了,结果回去一说,张贵芬就问:“彩电啥样子的?”

何熙一想,那不能亏了自家老人。就是买的时候,难免动脑筋,要不要买条生产线回去,这也是发财之路啊。不过她很快就否定了,毕竟不是一条线,她哪里忙得过来,最重要的是,没钱!

等着都买齐了,何熙带着晴天机械的四十人队伍,终于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跟去的时候一样,回来的时候,大家还是穿着晴天机械的工服,不过去的时候是崭新的,回来的时候洗的已经柔软了。

还一样的是,还是有记者等着采访。不过上次是登机前,而这次则是直接等在了飞机停靠处,半路空姐就过来了,给何熙说了一声:“等会儿有记者需要拍照,请你们晴天机械最后下飞机。”

何熙就应了。

飞机落下,等到了最后,大家才排了队挨个下来,何熙被推到了最前面,结果一出舱门,就瞧见了下面三四个摄影记者冲着他们拍起了照片。

上次采访过她的夏国日报记者冲着她摆摆手,等着下来的时候笑着说:“我算着你们要回来了,就去部委问了问,然后汇报了选题,想要拍一组图片报道。”

于是何熙他们就被指挥着摆着各种姿势,尤其是何熙,被要求微笑,挥手,转身,做到一半的时候,何熙就瞧见了顾孟平在远处看着。

何熙冲他点点头,顾孟平就挥了挥手。

等着摆拍完毕,已经是下飞机半小时了,大家连忙往前走去取行李,何熙就走过去问顾孟平:“你怎么来了?”

顾孟平笑着说:“接你啊,我不是经常干这事吗?”

这倒是,何熙被借调到部委后,几次来回,顾孟平是接的和送的最多的。何熙就说了声:“谢谢,耽误你工作了吧。”

顾孟平摇摇头:“这可真没有,我是奉命而来。”

何熙挺好奇的:“有事?”

顾孟平就说:“你不是发了二手设备消息的传真来了吗?我给张部长汇报了一下,张部长很重视,想听听你的意见。所以,你可能不能立刻回家了。我是来请你去部委的。”

何熙这个倒是不意外,毕竟她是亲眼所见,而且是她主动发的信息,肯定要听她说说。

她直接说:“好啊,我听从命令。”

两个人直接往出口走去,到了行李处,孟爱华已经将何熙的行李拿了回来,正等着她,结果瞧见她和顾孟平一起出来了,她就有点不太自在。

推着何熙的箱子说:“我帮你拿到车上去吧,你们聊。”

说完,飞一般的跑走了。

何熙都看的目瞪口呆,扭头问顾孟平:“你跟她说什么了?这态度不一样了?”

顾孟平轻描淡写:“大概是上次的事儿,不好意思了。”

他显然不愿意多说,何熙也就没放在心上。毕竟这种感情的事儿,外人少插手。

顾孟平是借了车来的,直接载着何熙去了部委,路上跟何熙说这事儿,“这事儿除了张部长,我们国际合作司的潘司长,还有一位领导也在,是装备司的司长刘成礼司长。毕竟引进二手设备也跟装备司密切相关。”

何熙对张部长和潘司长,甚至是教育司的雷诺司长都很熟悉了,不过这位刘成礼司长只听过名字,倒是没见过。

她点点头,想问问刘司长的性格,就听见顾孟平说:“他是实干家,相对而言,年轻而又能力,雷厉风行。当然,也是急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