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岁而终,乃是喜丧。
宋家人必须大操大办,朱标恰好在此,葬礼便由朱标主持。
不知怎得,宋濂的谥号来源,竟然莫名其妙的开始在市面上流传。
一时之间,整个浙江都在赞叹朱标的仁德。
加上尽心尽力为宋濂主持葬礼,更是让朱标的美德不断的扩散,尽收浙江百姓民心。
至于这个消息是谁传出去的,陈松不用想就弄明白。
除了京城中的那位大神之外,还有谁会这样做?
所有的事情,都在朱元璋的掌握当中,纵观整个历史,也只有朱元璋会这样对太子了。
事情办完后,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朱标先行回去,而陈松留在了浙江,开始了游学演讲。
浙江的新学子弟们,对陈松的敬仰,如同黄河止水一样滔滔不绝,现在好不容易遇见了陈松,又如何能够放过呢?
陈松当然不会觉得烦躁和麻烦,非常耐心的在浙江讲学。
每到一地,便会引起万人空巷。
前来听课的人可不仅仅是新学子弟那么简单,甚至连很多儒家理学的学生,也跑来听课。
这些儒家理学的学生,难道他们真的热爱儒家理学吗?
如果科举不考儒家理学,恐怕天下的学子,会瞬间少一大半。
大部分的学子,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考试当官。
但科举是过独木桥,读十几年的书,很有可能什么都考不上。
读书十几年,花销可不小,到头来要是什么都捞不到,那不得亏死?
既然如此,还不如多掌握一个手段,反正新学也能考试,也能当官,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总比放在一个篮子中要好。
怀有这种心理的人不在少数,在他们看来,反正主要目的就是当官,只要能当官,管他是不是儒家理学呢。
对于这样的人,陈松当然不会拒绝。
这个世界上,潜心学术的人,永远都是少部分,大部分人,最看重的还是实际利益。
陈松当然能看清楚这些,所以就没有阻拦。
一直忙活到年根底,陈松这才回到了京城。
很早之前,朱元璋说过,轻易不让陈松出京,可遇到点什么事,还是要出去。
好在这次的时间也没有多长,回来的也比较及时。
和自己的媳妇孩子待了没几天,朱元璋让陈松进了一趟宫。
还是之前的问题,给马皇后治疗。
现在马皇后的病情已经稳定,但是,仅仅是稳定,想要治好,这辈子恐怕是不可能了,只是用药物将马皇后的生命维持住,想要治好,不是一般的困难。
如果按照历史的走向来看,马皇后在很多年前就应该离开,现在能活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全是陈松的功劳。
在皇宫当中忙活了一整天,回到家洗了一个热水澡,便早早的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便是除夕,现在的他已经是侯爷,采买货物之类的事和他没有什么关系,基本上都是有府中的下人去做。
但他也没有闲着,第二天,在街道上买了一些东西,去了赵铁绳那里。
赵铁绳是陈松的舅舅,马上就是新年了,就算陈松再怎么忙,也要抽出时间来看一看他的舅舅。
去了赵铁绳那里,赵铁绳一直都是之前的那些话。
“来就来了,还买什么东西,你买的这些东西我又用不到,只是白白浪费钱!”
和往年相比,今年赵铁绳这里热闹了几分。
赵峰的媳妇,今年生了两个大胖小子,是个双棒,也就是所谓的双胞胎。
其实古代的人并不待见双胞胎,嫡长子继承制度之下,嫡长子必须要有坚固的继承权。
所以双胞胎就不受那些富贵人家重视。
但在赵铁绳这里,却是莫大的幸福。
毕竟是农民出身,虽然现在也有些富贵,但骨子里还是那些小农思想,总觉得能生下双胞胎是上天对他的恩惠。
在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之下,赵铁绳巴不得她的儿媳妇多生几个大胖小子。
赵峰的媳妇是徐达的侄女,其实是徐达的一个亲戚的女儿。
出生虽然不低,但却完全没有那种盛气凌人的架子。
有时候,越是大家闺秀教养就越好,做起女红来,也丝毫不比寻常人家长。
赵铁绳现在每天的日常就是搂着自己的两个大胖孙子,在外面到处转悠。
赵铁绳的家就在那些田地的边上,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陈松家的佃户以及耕种司的官员。
耕种司是朱元璋专门成立出来,用于培养粮食种子的一个部门。
赵铁绳现在是耕种司的主事,好歹也算一个官员。
周围的这些人都知道赵铁绳的身份,但赵铁绳并没有架子,非常随和,所以周围的那些人在见到赵铁绳时,都喜欢和他聊天打招呼。
赵铁绳几乎每次都会将自己的大胖孙子抱着,用来炫耀。
陈松提着两大包在街道上买来的东西,走进了赵铁绳的家门。
赵铁绳抱着长孙,走在陈松的前面,一边走,一边说:“你总是这样来就来了,买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白白浪费钱不说,买的这些东西我们也不怎么喜欢吃!庄稼汉出身,吃不了那些精细的东西。”
“舅舅这话说的,不富贵倒也罢,要是富贵了,如果不能好好享受享受,那可真对不起,之前遭受的那些苦难!”陈松开口劝道。
“之前遭受的苦难?你之前确实受了不少苦,所以你应该好好的补一补。我都一大把年纪了,吃亏占便宜也就这么回事儿,到最后两眼一闭两腿一蹬,啥也不知道,啥也不清楚,吃那么好干啥?”
话听起来有些消沉,但语气之间却别有几分调笑。
看来,赵铁绳最近这么多年也彻底的看开了。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