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3章 辽阳易手(1 / 2)

斩龙 通吃道人 4709 字 5个月前

时间继续推进,越过1616年进入1617年一月。

辽东苦寒,河水封冻,水力机械都无法使用。逃难而来的百姓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冻死冻伤。为了体现‘革命军’制度的优越性,提升社会凝聚力,周青峰下令近卫队出动,把大量体弱的孩童收容上来集中照顾。至于年老重病的则实在没办法,只能放弃了。

‘革命军’在城市周边建立了上千套大型的收容所。采用木板和泥土做建材,空心筑墙进行保温。内部设置土炕,连门都设置成两道避免冷空气进入,保证二十四小时室温在零上。

为了让这些救济措施能彻底的贯彻下去,史东的钢铁厂不得不停工,把好不容易囤积的几千吨煤炭都拿出来供暖。工厂里经过训练的工人都被下派到基层进行监督。‘革命军’高层没办法坐在温暖的屋子里闲待着,每天每夜到处巡视,严厉查处各种违法乱纪的事。

‘革命军’如今聚拢的势力来之不易,必须加以珍惜。眼下不是当小气鬼舍不得手头物资的时候,大量难民若是活不下去来个动乱,大家都要完蛋。只要熬过最冷的两个月,等到春暖花开就好了。

可就在这么个时间点,在沈阳待了半年的建奴有所行动了。

海州城。

大地冰封,白雪飘落。

穿着皮袄子的周青峰站在城墙上呼着白气,面容阴沉的看向北面的道路。城外偶尔出现狗拉的雪橇,这是冬天唯一能用的陆上交通工具了。哪怕天寒地冻,他也是想尽办法进行有限的对外联系,所以这狗拉雪橇就出现了。

只是雪橇好造,狗却难寻,马匹在雪地里行动又很不方便。如今只有那么十几部雪橇往来半岛四卫,勉强保证各地信息不断。前几天王鲲鹏的安全部传来消息,沈阳的女真人有所行动。周青峰便立马赶了过来。

雪橇到了城下,城门只开了一条小缝让人进来。雪橇上下来两个人,一个是王鲲鹏。这小子掌握术法之后胆子大了不少。他手下不少人也获得修为,在冬天的野外活动能力大大提升,对外刺探的效率显著提高。

周青峰从城墙上下来,王鲲鹏就拉着雪橇上另一个人说道:“这就是我们‘革命军’少帅。”

另一人就要颤颤巍巍的跪下。周青峰上前扶一把,才发现对方是个上年纪的老妇。王鲲鹏在一旁提醒道:“把你在沈阳看到的告诉我们少帅吧。”

老妇当即嚎哭道:“大人哪,求你给我们做主啊。鞑子占了沈阳就到处抓人,他们先是抓走了我的两个儿子,后来又抓走了我的儿媳和孙儿。上个月连我家老头都被抓了去。”

“说要紧的。”王鲲鹏在一旁不耐烦的喝道。

老妇哭哭啼啼,继续说道:“我也被他们抓去做饭,就看最近城里突然来了好多商队。都是些汉人,只是说话口音却不是辽东的。我听人说他们从蒙古的地盘绕路来的,带来了好些甲胄和兵器。城里的鞑子头领都高兴坏了,还拉着他们喝酒。”

王鲲鹏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折断的箭头递给周青峰,说道:“这老妇一家算是完了,她自己逃出来到了辽阳。只是辽阳城紧闭不收容任何外人,我们的侦查员找到了她。这是她从沈阳偷偷带来的。”

周青峰接过箭头,一看就是新打造的破甲三棱锥,上面还有打造时留下的模糊印记。他连蒙带猜认出了‘大同’两个字。王鲲鹏解说道:“这不是我们辽东的箭头,是九边大同镇那边来的。也不知道是那个丧尽天良的只为了赚钱,绕老远的路把军资卖给了建奴。”

“是那帮见利忘义的晋商,他们也提前跳出来了。”周青峰掂了掂手里的箭头,命人把老妇安置下去,“建奴得了多少军资?”

“不清楚,我们的人很难靠近沈阳。不过从这老妇说的只言片语来看,数量肯定不会少。”王鲲鹏说来发恨,“我们原本已经把沈阳的武库都快搬空了,工匠也全部迁移,建奴占了沈阳也就多了些种地的奴隶。可现在竟然有人给他们送刀枪箭矢和甲胄。”

有了军械,建奴便能扩军。努尔哈赤手里原本就有几万军队,可他们缺少铁器,穷的时候连箭头都只能用骨头的。现在他不但得到了大量辽东明军的军械,晋商还在源源不断的给他们提供补给。

王鲲鹏继续说道:“属下截获辽东巡抚李维翰发给明廷的奏章,说建奴攻占抚顺和沈阳的明军,仅仅所获马匹就超过九千,各种甲胄无数。虽然其中军械大多朽坏,可建奴必然加以修整。他们根本不疼惜人命,所获必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