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飞船才是主体业务(1 / 2)

在离开了中文计算机技术公司以后,赵奕直接去了医学科学中心,回到自己的实验室,马上关心了一下研发进展。

他主要关心的是衰老相关的血液研究。

一个多月以前,赵奕从一大堆复杂蛋白、酶数据,找出了几个让艾立新等人针对的做研究,检验几种蛋白、酶,是否和衰老直接相关。

现在成果已经出来了。

艾立新带着兴奋给赵奕介绍道,“我们对七种蛋白和酶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并做了针对性的实验。”

“虽然实验时间还很短,但我们发现有一种蛋白和两种酶,很可能对衰老是有效的。”

这个实验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提取相应的蛋白和酶,直接注入到老年老鼠的体内。

单独一只老年老鼠当然没有什么意义,换做是几只、十几只就不一样了,样本数量增多,就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其中有两只老年老鼠已经死掉了,但也比正常推迟了一个星期左右。”

“其他的,我们观察认为,最少还能坚持一个星期以上。”

“针对人体,不一定有效果,还需要申请进行实验。”

针对防衰老的研究,甚至可以说是‘延寿’的研究,想要做人体实验很不容易,必须要做详细的申请,审批以后找到同意实验的志愿者,然后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这种观察也许会持续几年时间。

志愿者还不能只有一个,而是很多个,才会变得有意义。

事实上,生物理论上来说,哺乳动物的机体原理都是一致的,老鼠身上有效果,放在人体身上,也必然会有一定的效果,只不过效果高低不确定。

赵奕只是听着点头,他思索着说道,“其他四种也要继续研究,我认为,它们也许都是有效的,只不过是实验手段导致没有出现效果,或者几种进行搭配,才会有效果。”

他嘴里说的是‘也许’,实际上,心里非常的确定,《因果律》已经给出了答案。

《因果律》能够给出几种蛋白、酶和衰老有关的答案,却不能知道为什么会有效,会有多大效果,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进行试验研究。

毫无疑问。

衰老相关研究的课题,肯定会是个长期性的工作。

赵奕认为相关蛋白、酶的研究,只是一个突破口,他希望能转到基因研究上,因为衰老是和基因直接相关的,不管是有效的蛋白、酶,还是什么其他东西,都是基因作用的产物。

基因,才是根本。

接下来赵奕关心了一下基因实验室的建立工作,随后决定对外招聘专业的基因研究人才。

这方面的工作,就交给生物医学研究所做了。

赵奕实验室属于生物医学研究所的,招收普通的副研究员、实习生,实验室都可以做决定,但有实力的基因实验人才,肯定是研究员级别,就需要研究所做决定了。

但想来招聘人才不是问题,因为生物医学研究所,已经是国际公认最有实力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国际上来说,都是‘最有钱的’之一,只要不缺少资金、不缺少项目经费,有很多研发人才都愿意来。

国内外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最缺少的不是研发人才,而是专业的研发环境、项目经费。

国内好多顶尖的生物医学人才,都希望能够评上个院士,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院士头衔,根本就拿不到太多的研发经费。

生物医学的研究,用个材料也许都几万、几十万,高消耗的研发,没有经费怎么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所以在研发人才的招聘上,对生物医学研究所来说,根本完全算不上是问题,好多的顶尖生物学人才,打破头都希望进入研究所,更不用说是赵奕实验室了。

因为奕星公司有很多事物要处理,赵奕只在实验室待了一个下午,处理了一些工作,随后就迅速返回了郑阳。

从首都返回以后,连家门都没迈进一步,他就马不停蹄的去了奕星公司。

火星探索任务是非常成功的,但任务已经结束,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了,对于奕星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顶层针对最新科技开放的调整。

首先是聚能卫星独立组建公司,对未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许一年、两年以后,奕星无限动力公司,就无法在垄断光能传输技术,也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要加快软件方面的研发,同时,增大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以便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当然了。

哪怕是到了一年、两年后,无限动力汽车也不可能有竞争对手,因为聚能卫星的数量是有限的,传输太阳能也是有点的,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市场,即便是开放传输太阳能,也会用在航天、卫星、飞船等领域,不太可能快速开放给其他汽车企业,但不管怎么说,竞争还是有可能出现的,作为一家企业来说,就必须要具有紧迫感。

另外,就是太空航路开放给其他国家机构的问题。

虽然暂时只准备单独进行谈判,即便是有订单也非常的少,但奕星公司必须要有所准备。

太空航路开放,进行市场化运营,对奕星公司是非常有利的,因为Z波卫星是奕星公司制造的,即便归属权是国家,也不是航天局,他们和航天局享有同等权利。

比如,有机构借用太空航路支付了一亿人民币,奕星公司就能分到至少四千万人民币以上。

这笔钱还等于是平白多起来的,因为Z波卫星挂在太空中,不使用以后一直维持传输太阳能的消耗。

站在奕星公司的角度,肯定会希望彻底开放太空航路,进入到市场化运营,以此还能增加公司的影响力。

“未来,太空航路是非常重要的。”

卫星部门负责人梁丽华总结说道,“我们所发射的航道卫星,现在的采购成本在二十亿左右,再加上发射成本、专利以及传输太阳能的消耗,成本总计在三十亿上下。”

“这种卫星理论上,能够使用超过五百次,服役时间超过三十年,而我们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到现在只使用过两次,可以说是直接亏损的。”

“如果能开放太空航路,就会有其他机构使用航路,并支付相关费用,每一次的费用,至少也在三亿人民币以上,甚至会更多,我们每一次最少能分到一亿以上。”

“只要其他机构使用超过二十次,我们就能收回成本。”

“所以我认为,现有的趋势下,我们需要制定其他的发射计划,尤其是环绕地球的轨道,必须要有至少三座以上的航道卫星。”

梁丽华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参与会议的其他人也开始讨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