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维新变法裱糊(三)(2 / 2)

天下豪商 大罗罗 5049 字 4个月前

三是得在国内试点抑兼并、均田地……

这可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赵佶都不安稳了。

“这,这,这……”赵佶一脸忧郁,“320营兵募,20个封国,还要抑兼并、均田地……得花多少钱啊?纪卿,朝廷有那么多钱吗?”

是啊,有那么多钱吗?

不是赵佶要问,何执中、张叔夜也想问。且不说抑兼并、均田地要不要花钱,就是320个营和20个封国,得花出去的钱就多得不敢想象了!

“回禀陛下。”纪忆倒是不慌不忙,“朝廷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但将来一定会有办法弄到钱的。”

“什么办法?”赵佶感兴趣的问。

“臣现在不知。”纪忆回答道。

现在不知?不知你当什么少宰啊?赵佶翻了翻眼皮,都有一种把纪忆打发回交趾国的冲动了。

“但是有人知道。”纪忆又来了一句。

赵佶忙问:“谁知道?”

“周国元首武好古知道。”纪忆淡淡地说,“周国的兵费的确比我朝节省,但是其举国的财入也只有我朝的七八分之一。以这点财入,周国要如何在南洋大建封国呢?”

“武好古一定有办法的!”赵佶沉着声说,“可我朝怎么办?”

“抄!”纪忆的回答非常简单。

“抄?”

“武好古有什么办法,我朝照抄就是。”

纪大奸相笑道:“会做文章的都知道,要在他人的旧文中盗窃陈言,东抄西袭。变法图强其实也是如此,他国之法可以为师。如今我朝的新军、新学、银行、商市等等,多有借鉴自周国者。便是复古之派宣称的‘抑兼并、行均田’也部分师从周国。所以等周国寻出封建南洋的财路,臣自会酌情抄袭的!”

还挺有道理的……只是不知道纪忆的探花是不是抄来的?

赵佶细细一想,居然也点点头道:“那朕就准卿等所奏,先定大政,再想办法去抄……哦,是去寻财路吧。只是这新军当如何练?南洋当如何封?两府可有细则?”

“尚无细则。”纪忆道,“陛下既然准臣等所奏,臣等再慢慢制定细则不迟。”

是慢慢制定细则还是慢慢去抄袭?赵佶心里想着。

纪忆接着说:“封建、练兵之事体大,不可贸然行事。应该反复思量,仔细推敲。所以臣建议设立政事堂条例房,选善于政务、军务、财务的新学人才,专职制定方略细则。而且封建南洋不是我大宋一国之事,还必须和周国商讨地盘划分之事。至于抑制兼并,推行均田之法,则当设立专门的均田署,在京畿路试行。”

还别说,纪奸相做事还挺有章法的!

奸相通常都是很能干的,要不然只能奸,当不了相。

纪忆现在则是奸相中的战斗相,所以一出手就非同凡响。至少把上上下下都糊弄好了,都认为他是有办法的,就是没有办法,也会去抄一个办法出来!

实际上,纪忆真的是有办法的。而且他的办法也不全靠抄,至少在南洋殖民的问题上,他是有办法的——他已经领导过两场殖民运动了,当然有许多经验教训,怎么会没有办法?

而他的办法就是官商勾结!

殖民扩张这种事情,光靠官僚是不行的,就算加个封君一样不行。必须得有商人参与并且发挥巨大的作用,要不然效率太低,成本过高,就等着死亏吧!

当然了,只有商,没有官也不行。

没有官方背景就无法产生足够的权威,就很难在海外建立起强有力的政权。没有政权,建立军事据点,开设学校,有计划的教化和征讨蛮夷等等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开展。

所以纪忆的办法就是“星洲模式”,建立起一个个半商半官的,自治的殖民据点,作为封国的中心……

但是这套办法纪忆不能贸然拿出来,要不然会被御史言官弹劾得无地自容,所以只能等武好古先抄一遍,抄成了国际先进经验,纪忆再来引进,别人就没话说了。

而这种互相抄袭借鉴的发展路径,则是列国模式的好处,如果只有大一统的一国,抄都没得抄!

而武好古的大周国在制定分封南洋诸侯国的规则时,当然也要把南洋都护府、交趾国,以及苏适在台湾岛上搞开拓的经验教训都找出来好好的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