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儒(八)(2 / 2)

天下豪商 大罗罗 4609 字 4个月前

因而蓝田吕氏是没有武力的,要不然历史上金兵打来的时候,蓝田吕氏怎么都拉出一支能战的乡兵来了。

“蛮夷自有朝廷官兵抵挡,何须民间保甲?”一个操着河东口音的“老西”进士插话道。

武好古笑道:“既然是论‘乡约’和‘商约’,说朝廷干嘛?再说了,若是《吕氏乡约》行之于天下了,那就该是乡兵保卫朝廷,而不是朝廷保卫乡民了。”

“那《共和商约》实行起来就能有强兵打败蛮夷了?”马上又有一个操洛阳口音的新科进士发问了。

武好古回答道:“那是自然。‘商约’是行包税和自治的,不费朝廷一文而自治自建,还包缴税赋。若在天下行之,可以省了国家养吏的开支,还能缴上大笔税收。朝廷有了钱自然可以养出精兵!而商市自身,也是有钱可以办保甲团练,是有自保之力的。”

“可是商市大兴,必然会让天下农人广受其害。”侯仲良这时指出道,“到时天下必将自乱!”

“嗯咳,嗯咳……”

一阵咳嗽声忽然打断了正在进行的辩论,大家扭头看去,只见一个满脸病容的虚胖老者在一个年轻人的搀扶下,拄着拐棍慢慢走进了正心堂。

“老师!”

“伊川先生!”

堂内的进士们纷纷起身,向来者行礼。来人原是伊川先生程颐,他今天是去拜访患了眼疾(大概是白内障)的范纯仁了。看到范老相公“眼瞎”的样子心里难过,所以就没有留下用饭,提前回来了。

“下官武好古,拜见伊川先生。”武好古也起身恭敬行礼。

“好一场坐而论道啊!”程颐看着武好古,笑道,“武崇道是吧?你是个可以和师圣论道的人。”

这个评价一出来,在场的进士,包括武好文都是一惊。

侯仲良是河东学派的宗师啊,大儒啊!武好古能和他论道,那岂不是也要达到大儒的境界了?

程颐扫了一眼在场的进士,笑着说:“儒的境界不是以文学高下划分的,而要以对孔孟之道的理解和实行来划分。《吕氏乡约》是实行孔孟之道,《界河商约》同样也在实行孔孟之道。”

“伊川先生,您说《界河商约》是在践行孔孟之道?”又有人表示不理解了。

程颐笑了笑,“是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不就是《共和商约》正在推行的事情吗?商市是共和的,由元老院来选贤与能,大事都要元老院来讨论,还商民大会可以建议。这不就是在行大道吗?”

“老师。”侯仲良有些不服气了,“界河商市不是行天下为公,而是天下为财。”

程颐笑着点点头,在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又看了眼武好古,“崇道,你说说看。”

“建商市所需的33万缗钱是股东们出的,元老院元老自然得让他们来指派了。”武好古两手一摊,笑道,“要不然商市就没有了!再说了,元老院组成的时候,商市根本还没有,也无甚底商民,商市股东和元老,可是说是商市的第一批商民。”

“师圣,你觉得如何?”程颐笑着问侯仲良。

“有些道理,但是他的办法还是错的。”

程颐点点头:“老夫也认为界河商市是错的,但是《共和商约》也的确在践行大道……行大道就有可能走错。《吕氏乡约》同样有可能是错的,武东门和望道方才所说的也有道理啊。在老夫看来,《共和商约》是子贡之道,《吕氏乡约》是子渊之道。”

子渊就是那个苦哈哈的复圣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在宋朝已经被捧到了很高的地位,相比之下本事很大钱很多的子贡却有点被埋没的意思……而程颐说这话的意思是,《共和商约》是让子贡那样的儒商去走的道,而《吕氏乡约》则是一条清贫的儒家之道。

至于这两条道是好是坏,现在也很难看出来,而且求道之路,是允许犯错的。

“伊川先生。”武好古这时忽然行了一礼,“下官还有子路和子正之道要向您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