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营完毕之后,大明辽东军团的十几万官兵民夫就开始埋锅造饭,准备晚餐了。
现下明军的伙食可比早年间的“丐版明军”好太多了——新大明有钱啊!而且因为大明现在人少地多,差不多就是可以养活四万万人口的土地给四千万人口使用,所以各种农产品的供应都很充分,价格也比较低廉。
在这种有利的外部条件下,内部管理仍然非常严格的大明新军,自然可以为他们的战士提供良好的伙食了。特别是在行军作战的时候,每天都至少能保证三餐管饱,一餐有荤……也只有这样,战士们才能有足够的营养保证行军和作战。
辽东总督刘进忠、辽东提督赵忠义这两个在前明军中任过职的老将,现在正按照相关的规定,背着手在部队当中转圈。他们是在监督下面的人吃饭——下面的人以领为单位,围坐在野战锅灶,正在一边烤火一边热气腾腾的吃饭。
今儿大家伙的伙食是白面馒头配上酱菜和肉汤,每人还有一小块猪肉,还有一碗用来暖身子的白酒。
整个营地当中,到处都是肉香、酒香和面食的香味儿。闻得刘进忠和赵忠义都饿了——他俩在驻扎时是可以吃小灶的,但是在行军打仗时没那待遇,得和下面人同甘共苦!
所以他们的饭食也是这个,只是肉大一点,酒多一壶。
而且这规矩也不是随便说说,是真的要执行的!
如果他们带头违反,下面那帮黄埔——孝陵卫军校出来的青年军官可不一定惯着,说不定就把他俩给举报了。
虽然朱和墭也不会因这事儿把他们革职查办,但是批评还是难免的……这让他们的面子往哪儿放?
所以还是守着点规矩,老老实实的当军界前辈算了……
别看这两人都是提督级别的高级将领,但是在军中却是“孤家寡人”。在源源不断产生的高素质的军校毕业生面前,他们这些“老军阀”根本不值一提。
毫不夸张的说,如赵忠义这号跟着天王朱一起从河南逃出来的老将,在军队中的真实实力,甚至还不如他儿子赵鸿逵。
赵鸿逵好歹还有一批同学和学生可以抱一下团,搞一个小派系。而刘进忠和赵忠义这样的,不过是下面那些年轻军官们的“傀儡”而已。
虽然感到自己已经被架空的两人心里都有点不痛快,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下面那边照规矩办事的军校生还是很能耐的。
光是这军队的伙食搁在前面后期的军队里面,大概只有家丁才能吃得上!
如果当年的大明能有眼前这十万足饷、足粮、足器械、足训练的“四足精锐”,清妖根本打不进长城,各路流寇也不值一提。
刘进忠、赵忠义已经完成了例行的巡视,回到了已经烧上火炉子,整个都暖呼呼的中军大帐。里面的已经摆上了长条形的饭桌,一群明军将领和那个蒙古大汗布尔尼已经在桌子边坐好,等着开饭了。看见他们进来,除了自恃身份的布尔尼之外,所有人都起身行礼。
刘进忠和赵忠义则客气的招呼他们落座,然后自己也坐了。
供这些高级军官们享用的馒头、猪肉、汤和酒还都热着,还没端上来。刘进忠就和跟随吴应麒一起归明的刘玄初商量起了游说王辅臣的事儿。
“刘军师,那个王辅臣可是出了名的大清忠奴,听说康熙非常信任他,他真的肯献出山海关?”
王辅臣居然成了“忠名远播”的忠奴了!估计早几年他自己都没想到吧?
“他算哪门子忠奴?”刘玄初一笑,“想当年他还是受了吴三桂的指派,潜伏到康熙身边去的……只是那康熙没有识破他的真面目,给了他高官厚禄,结果他就不舍得反了。如果他当初肯在荆州大战时就反,大清早就没了!”
他拈着自己的胡须,笑道:“这个王辅臣就是唯利是图的生意人,当初不肯依照约定投靠吴周,无非是康熙给得太多。而现在康熙已经成了过河的泥菩萨,难以自保了。他还有什么理由不降?他要敢不降,咱们的十万大军强攻山海关又有多难?
不过光是一个山海关,总督您就满足了?”
这话一出,不仅刘进忠的耳朵竖起来了,帐篷里面的其他将领,包括大汗布尔尼都向刘玄初投去了感兴趣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