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于此,李玄都将体内的那道雷霆之力直接化解,然后稍作准备,伸出双手,同时接触两大“刑柱”。
两根“刑柱”的间距较大,李玄都仅凭双臂当然无法同时触及,必须凌空发力,就见两根“刑柱”同时亮起,出现一个个铭文,继而又同时生出两道雷霆直往李玄都的双掌而来,就像两条锁链。
待到两条雷霆触及到李玄都的掌心,李玄都放开防御,任由两道雷霆之力同时进入自己的体内。
一瞬间,两道雷霆之力合作一处,雷霆之气迅速淡去,化作纯粹的剑气,阴阳相合,缠缠绵绵,时隐时现,日隐而月现,月隐而日现,若是只消灭其中一道剑气,另外一道剑气则会以阴阳相补之道汲取外在气机重新衍化剑气,生生不灭,非要将两道剑气同时消灭不可,要么就是以力破巧,消灭剑气的速度胜过衍生剑气的速度,如此也可以将其化解。
两道剑气在李玄都的体内时隐时现,游走不定,就是李玄都一时半刻之间也不能确定位置。这还是李玄都自己的体内,全身无一处不在他的感知之内,只要念头一动,气机便至,有“长生石”的保护,根本不怕损伤。李玄都自己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在秦素体内,李玄都不仅做不到随心所欲,反而还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想要抹除秦素体内的两道剑气自然是千难万难。
不过李玄都也不着急,“刑柱”毕竟是死物,而且当初祖天师之所以将剑意留在“刑柱”之上,想来是存了让后代子孙以此来参悟剑诀的意图,所以在没有“天师雌雄剑”激发的情况下,“刑柱”并不会全力发动,置人于死地。只是祖天师也不曾料到,竟然有他宗的长生地仙能来到这处正一宗的禁地,并且让正一宗弟子主动放开禁制。
原本站立不动的李玄都开始随着剑意而动,剑气游走至他的手臂,他便振臂;剑气游走至他的腿脚,他便抬足;剑气游走至他的手掌,他便握拳;剑气游走至他的手指,他便伸指。剑气游走越来越快,李玄都的动作也越来越快,及至后来,竟然出现了无数残影,眼花缭乱,根本看不清李玄都的动作。
当年祖天师受太上道祖指点,得太上道祖传承,携带剑印,前往蜀州,大破巫教,灵山十巫之传承就此覆灭。由此,祖天师创立天师教,取代巫教,雄踞蜀州,后又发展至江南各州,最终在云锦山修建大真人府,建造镇魔井和“刑柱”,连接云锦山诸峰地脉地气,设立“太上三清龙虎大阵”,建立了后世正一宗的千年基业。
当年的祖天师就好比儒门的心学圣人,二劫地仙的修为已经是难逢敌手,再加上祖天师手中还有“天师雌雄剑”和“天师印”两大仙物,当真是三劫地仙不出,举世无敌。
祖天师开宗立派之后,分为外姓弟子和张姓子弟,以“五雷天心正法”为根本法门,又有“纯阳功”、“紫霞功”、“荡魔功”、“洗髓金经”等循序渐进功法,以此诸多符箓法门,由此立下正一盟威之道统。
只是在他的众多弟子之中,并无人能继承他的剑道衣钵,倒也不能怪这些弟子不济,而是祖天师一生破巫教、立道统、收弟子、建造大真人府、镇魔井,事务繁杂,教导弟子的时间有限,只能够将“五雷天心正法”传下,门槛更高的剑道却是来不及了。祖天师口中不言,心中颇感遗憾,当时“刑柱”已经建造完毕,祖天师看着竖立高耸的两根“刑柱”,刚好对应双剑,于是突发奇想,决意将自己剑道留在两大“刑柱”和随身的“天师雌雄剑”之中,不仅可以使“天师雌雄剑”与“刑柱”之间产生联系,还能将剑意传承下去。祖天师也想看看,后世张家子弟之中,是否能有人能够勘破此中玄机,由此继承衣钵。而且这剑意要比什么纸上文字更为便于理解,也算是祖天师专门为后世子孙开辟出的一条终南捷径了。
待到祖天师将剑意融入“刑柱”和“天师雌雄剑”之后,距离飞升之期已近,再也无法继续久留人间,当时天师教正值兴盛,四处开疆拓土,俨然一方道国,众多弟子奔波在外,统领一方,竟无一人领会祖天师的良苦用心。祖天师虽然谈不上心灰意冷,但也觉得机缘未至,若是机缘到了,不必他说,若是机缘未到,说了也是无用,于是祖天师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此飞升离世。
祖天师为天师教第一代天师,天师职位的继承采用世袭嗣教制度,祖天师化去后,由儿子接任,称嗣天师。嗣天师化去后,又由其孙子接任,是为系天师。到了第四代孙时,天师教覆灭,张氏一族不得不放弃蜀州,重立为正一宗,回归迁居吴州上清府云锦山大真人府,子孙世传其业,一般称第几代天师,统称大天师或张天师。
嗣天师在祖天师的基础上建造镇魔台,此地成为禁地,断绝了寻常弟子来此的可能,却是与祖天师的本意相违背了,不过张家嫡系子弟仍旧可以来此,可惜这一代张家子弟大多为了天师教的大业奔波在外,无人有此机缘。
天师教的实力在系天师手中达到鼎盛,系天师虽然天赋绝伦,是位一劫地仙,但一生忙于开疆拓土,征伐天下,大半时间并不在大真人府中,更没有时间登上镇魔台,却是与这份传承失之交臂。
待到三代天师之后,镇魔台逐渐成为刑台法场,杀气冲天,就算有人可以来到镇魔台上,也不会去主动触碰杀人无数的“刑柱”。就好比普通人,谁也不会去摸一摸刽子手的鬼头刀,看看锋利不锋利,更不会有人认为刀里还藏着武功秘籍。
想来这便是祖天师的所言的机缘未到了。如此代代传承,从第一代大天师传承到了第三十代大天师的时候,这份机缘终于是到了。不过并非是应在张静修的身上,而是应在了镇魔法师张静沉的身上。张静沉被张静修关押在镇魔台上多年,整日无所事事,除了修炼便是与镇魔台为伴,张静沉对于镇魔台的了解之深,可以说是当世无人能出其左右,镇魔法师的名号也是名副其实。张静沉在机缘巧合之下,从镇魔台的“刑柱”中感悟到了祖天师的部分剑意,只可惜他没有跻身长生境,感悟不深。如果张静修不是那么早飞升离世,或者是张静沉继承大天师之位的时候已经有长生境修为,那么李玄都再想胜过张静沉就很是困难了。
张静沉以自己悟出的剑意伤了秦素,李玄都为了救治秦素,登上镇魔台寻觅破解之法,由此感悟到了祖天师留下的剑意。也可以说,在张静沉死后,机缘并未消失,而是转移到了李玄都这个外人的身上,算是祖天师在某种程度中弥补了后世不肖子孙犯下的过错,真可谓是一饮一啄早有定数。
李玄都并不知晓其中的种种曲折,只知道这剑诀是救治秦素的关键所在,别无他念,而他已经是长生境修为,又是继李道虚之后的剑道之大成者,三大剑诀皆有涉猎,又集合众人之力,博采众家之长,创出了“南斗二十八剑诀”。在剑道一途,几乎是一法通而百法皆通,他来此地感悟祖天师留下的剑意,自然要远胜于张静沉。
两大“刑柱”汲取镇魔井洞天中的气机,显化剑气,不断进入李玄都体内,予取予求,让他逐一领悟。
不知不觉间,李玄都已经在镇魔台上待了一天一夜,在这期间,他心无挂碍,随着体内剑气游走,身形不断随之而动,只觉得体内气机也逐渐化作两道汹涌剑气,一者好似大江,滚滚东去,一者好似长河,千古泛滥。古人称大江为江,长河为河,并称江河。大江水清,长河水浊,大江之水灌溉两岸之田地,长河之水也灌溉两岸之田地,江河共同孕育出中原天下,气魄甚大,而且此中的清浊之理,正是对应了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的天地之理,继而再从天地之中划分阴阳,阴阳转换,日升月落,继而四季轮转,又衍生出生死枯荣之理,竟是包罗万象,大道尽在其中。
当初周淑宁刚刚修成“天眼通”,望向李玄都,只见他的体内有一紫一青两道气机,好像江河,大江在南,长河在北,又像是两条长龙呈现双龙戏珠之势,而那颗“珠子”则是一点金光,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完整周天。在两条长龙的周围,还有许多星星点点,赤、橙、黄、绿、青、蓝、紫,只是与两条长龙相比,甚至是与一点金光相比,微不足道。
周淑宁当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万不会想到竟然应在了今日。
李玄都速度快到极致,以至于全身上下都有雾气蒸腾,以他的体魄,也有汗水渗出,然后他猛地一停,一切都归于寂静,两大“刑柱”也随之恢复平静。
李玄都长吐一气,好似白练,赞叹道:“好厉害的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