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换了种说法:“其实夏言也忽略了一点,到了礼部尚书这个地位,能真正确定父亲你去留的,只有陛下而已!”
对朝廷机构稍有了解的都知道,正常情况下,一般尚书是不会被大学士彻底操纵的,毕竟六部尚书也是直接向天子负责的人。
严世蕃莫得感情的继续分析说:“夏言与父亲同乡,年纪也相仿佛,如今对父亲的用处真不大了。
甚至相反,夏言还有可能是挡在父亲前面的巨石,如果父亲想继续前进,看看山顶风景的话。
儿子我冒失一次,能让父亲你认清楚当前的处境,那也是非常值得了!”
严嵩不由得想到,谁能让一个礼部尚书继续进步?不言而喻,只有皇帝。
具体怎么办,严世蕃先前已经说过思路了,就是再发动一波“大礼议”。
给嘉靖皇帝的亲爹上庙号、入太庙,以此为晋身之阶。
这是一件很“严重”的礼制事务,不亚于当年嘉靖皇帝认谁当爹。
一旦被上了庙号,并且神主进太庙,那就是大臣口里的列祖列宗了,但祖宗是能随便认的吗?
嘉靖皇帝自己认爹就罢了,还要带着大臣和后世一起认祖宗?
再怎么说,嘉靖皇帝他亲爹生前只是个藩王而已,追谥为皇帝就罢了,再搬进宗庙就太过分了。
所以这事情,一般大臣是不会支持的,甚至想都想不到的。
严嵩按住了纷繁的心情,对儿子喝道:“没有你说得那般容易,须知独木不成林!”
对此严嵩看得很清楚,在礼法上,嘉靖皇帝内心追求的是被“广泛认可”。
孤零零的一两个人支持,反而会让嘉靖皇帝觉得是讽刺,甚至这一两个人会被大臣们视为另类。
当年大礼议的时候,也是有张璁、桂萼、方献夫、霍韬、席书、黄宗明、郭勋等等一大批文武大臣鼎力支持,场面上有声有势的。
如果真的只是单枪匹马的上疏倡议一下,就能飞黄腾达,早就有人去干了!
严世蕃惫懒的瘫在罗圈椅上答道:“所以我的意思,也不是立刻就让父亲去动手啊。父亲说时机未到,我也很赞同。
你现在所要做的,就是交结同道,暗中寻求所有潜在的盟友。”
严嵩示意儿子接着说。
严世蕃当然早有想法:“比如说左都御史霍韬,他本身就是议礼派的宠臣,可以在天子那里抵消掉夏言。
而且现在议礼派逐渐式微,霍韬也急需够分量、能同气连枝的新盟友。
如今人人都知道,儿子我与秦德威多年仇怨,彻底撕破脸了。恰好霍韬也是秦德威死敌,这不就有共同语言了吗?
还有兵部尚书张瓒,根据廷推细节来看,这个人必定与霍韬有关联,而且与京营总督王廷相有龃龉。
这不又巧了吗?王廷相可是秦德威的同道前辈。
若能有礼部尚书加左都御史加兵部尚书,这个阵容就已经很不错了。
此外工部的林尚书,他肯定不是夏言那边的人,费费心思,说不定也能拉拢过来。
而且在大学士里,顾鼎臣这个人虽然没什么主心骨,但他向来热衷逢迎天子,极有可能支持上庙号这种事,也是潜在的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