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章 大获成功(2 / 2)

骤然之间,上千人异口同声回应,发出了雷鸣的声音:“好。”

那人又道:“咱们皇上下旨京察,要给咱们小民平冤枉昭雪,大家伙儿说,好不好啊。”

一下子,戏台下的人,更加的激动起来,声浪又起:“好的很。”

方继藩趁着这个间隙,大叫道:“吾皇万岁啊!”

此时,人们激动不已,听到有人带了头,于是纷纷道:“吾皇万岁!京察万岁!”

一下子,似乎所有的情绪都被鼓动了起来。

场面甚至一度失控……

弘治皇帝在此刻,脑海里却突然闪过了什么。

这……里是平谷县。

一个左右不靠,虽属京畿之地,却又远离京畿的地方。

甚至……这么个偏僻的小县,连新政的恩惠都没有被波及。

这里的百姓,十之八九都不曾见过什么世面。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看着激动不已的赵二,赵二在旁,嗷嗷叫的跟着大家一起呼喊。

便连赵母,竟也跟着呼喊。

那歇斯底里的样子,分明是投注了情感,只一幕戏,便勾起了他们的同理之心,生出了认同感。

弘治皇帝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这可是一个穷乡僻壤之地,一群几乎与外界没有过多接触的人。

尤其是绝大多数的农户,一辈子都走不出县城以外的地方,他们的认知,是何其的有限。

可偏偏……只一幕简单的戏,便立即令他们生出了认同。

这是朝廷多少份旨意都做不到的啊。

朝廷曾经委派了多少的大儒,倚重了多少的士绅和读书人,令他们教化百姓,可现在看来……此前所做的努力,花费的心血,竟还不及一幕戏。

百姓们终于安静了下来。

他们的观念,其实极为朴素。

只有好坏之分。

皇帝是好的,太子是好的。

而周家这样的人,便是坏的。

若是再想要故作高深,去点化他们更深层次的东西,显然这是徒劳。

而至于那些曾被朝廷委以重任的学官以及读书人,指望这些高高在上,自以为清高的人去教化百姓,这几乎是南辕北辙。

台上的人此时又道:“陛下有旨,设京察使,会同京察为民做主,专门查的,便是周家这样的人,大伙儿放心,到时若有什么冤屈,无人肯给你们做主的,便可至京察那儿上告!”

百姓们听了,这京察二字,只在瞬间,便已深入了他们的心里。

“好了,下一幕戏,要准备开场啦,诸位乡亲,且先歇一歇……一炷香之后,开唱。”

人们开始窃窃私语,兴奋的议论着前头的戏。

就连那赵母亦拉着赵二的手,激动的道:“为娘亲眼看到了台上唱戏的呢,你瞧他们的衣衫,花花绿绿的,真是见都不曾见过的。”接着又说起那蒙冤的铁匠和铁匠之女,很是惋惜:“虽是平冤昭雪了,可终究人生不能复生,那姑娘,哎……”

随即又絮絮叨叨的道:“亏得是皇帝圣明,不然,真的是有冤无处伸呢。”

其实台下的百姓都在议论。

一场戏,并非只是单纯的戏这般简单。

它会形成一种效应,所有看过戏的人,未来的许多日子,依旧会津津乐道的议论着这戏,戏中的人物,会被反复的拿出来。

这便好像方继藩的上一世,那乡间没有受过教育的老人们,你若是和他谈当今世界的发展,他们在封闭的环境之下,或许对此懵然无知,可你若和他谈包拯,他们便一下子了然了。

这等效应,会不断的放大,最终深入人心。

而这一切……弘治皇帝都看在眼里。

弘治皇帝坐下,抿着唇看着四周,面上忽明忽暗。

身后,正是那翰林吴家旺,此时靠近了弘治皇帝的耳边,压低声音道:“陛下,这……戏中不正是在暗示,这是陛下和太子殿下吗?臣以为……这……这恐有不妥吧。”

弘治皇帝面无表情,没有理会吴家旺,眼睛却是落在方继藩的身上:“继藩,这戏文是何人所写?”

方继藩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样子,道:“陛下,这是儿臣亲自写的,不过待会儿还有几处戏,却是让人照着大致的剧情,委托他人所写。至于这狗……不,这位谁谁……你谁来着?”

吴家旺感觉自己受了莫大的羞辱,却哪里敢造次:“下官吴家旺。”

“至于他说这演的乃是陛下和太子,陛下,戏子们可没说,他们所穿的,也都是唐时的装束,非我大明朝,再则说了,这戏文所唱之词,都是儿臣亲自核验过的,断不会有什么差错,有什么不妥当?”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这区区的戏文,竟有如此之威。”

方继藩深深的看了弘治皇帝一眼。

却见刘健和李东阳也凑上来,他们二人觉得甚是震撼,也想来听听。

方继藩看了刘健和李东阳一眼,却是不客气的道:“陛下,说来说去,刘公和李公口里虽说是爱民,可是……他们却不知民啊。”

李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