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班的学生们毕业之后干什么?
都做演员嘛?
想多了,演艺圈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年拍摄的剧集虽然很多,但用到的演员却不会太多……
尤其是一号角色!
所以,诗糖幂才会一段时间霸占小银幕。
后世,即便启用新人,用的也是资本看重的人,或者自带资本……
比方说富二代、星二代之类的。
正统科班表演系毕业后,其实大部分还是从事相关工作……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被公众认识,他们会进入各个省的演艺集团或者是各大剧院、话剧院之类的,跟一般工作没什么两样……
虽然说只要演技好,就有机会走向主流圈子。
但是什么圈子都不缺人才,想要火还是得有些资源与背景。
非一流表演院校学习的劣势还是很大的,这个具体也说不清,但这是事实。
想要大红大紫,除了本身的本事,机缘更重要!
像邓朝、黄小明那种出道就是男主角的待遇太少了……
这种其实就是好几年前华娱文的套路——出道被资本或者大佬看重。
当然啦,人家本身把握住了机会,出道即巅峰……
沈林没指望天降大运……
后世的四大中生真的是时机加上本身实力,小银幕缺少有相当高颜值要求的正统小生……
更走运的是,当他们转战大银幕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中国电影飞速发展时候!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出生就住在罗马!
扯回来……
其实在座的几个人对演员这份职业个还是抱有一丝憧憬的。
演员这份职业还是蛮值得尊重的!
你想想他们职业特性,他们要饰演他人,“魂穿”角色。
老实说,一个人去代入另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事。
演员本身,离观众很近又很远,观众自以为对他们很了解,实际并不了解。
因为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在媒体上频频出现,观众们对他们了解到有足够的谈资和足够的情绪。
但其实,他们并不是我们身边真正熟识的人,我们又可以无所顾忌。
随着媒介的发展,观众从原来只是对演员专业能力的评价,发展到对“人设”的树立或攻击,蓄意制造传播舆论热点,甚至造谣抹黑,有煽风点火者,有跟风盲从者。
很多围观群众的情绪被放大、传染、互相影响,要么极端的爱,要么极端的恨。
……
练了三遍,效果还可以,沈林拍了拍巴掌:“先到这,咱们去吃点东西!”
“隔壁在排练《晚餐》,去看看嘛?”
“……去呗。”
多几双筷子的事……
隔壁排练室,也被表演班占用了。
中戏也就大一管理比较苛刻,你想拍戏,只能利用假期……
大二主要让同学互相排练小品、话剧……
算是随堂实践
大三都没什么课了,大四就是实习和论文了。
这么算起来,跟技校差不多,偏理论应用的学校,后期需要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晚餐》……
希腊很有名的话剧,主题是反战。
属于舶来品,这类话剧需要表演者尽可能的夸张,否则,没法让观众代入……
沈林非常不习惯这种风格。